現場群眾拍攝的視頻顯示,鄭志一直跪在河邊沙灘上,嘴對嘴給小陶做人工呼吸。而小陶的表哥馬某,則在鄭志的指揮下按壓其胸部。
“小陶的表哥很緊張,我讓他冷靜,配合我施救。”鄭志講授了按壓胸部的方法,要求馬某每分鐘按壓胸部不低于100下,每次按壓深度不低于5厘米。
如此反復五六分鐘后,鄭志發現小陶發烏發紫的身體開始變化:瞳孔縮小、有了鼾聲、嘴唇轉紅……“緩過來了。”鄭志如釋重負,繼續進行人工呼吸、心肺復蘇、清理鼻腔等。
奇跡·“復活”
恢復自主呼吸后 繼續與時間賽跑
——“要求120帶氧氣來,還讓兩個救護車‘無縫銜接’”
通過現場視頻可以看到,經過鄭志施救的小陶,心臟部位確實出現明顯的跳動,能聽到響亮的鼾聲。在此情況下,鄭志再次組織大家抬升小陶的下肢,其體內又涌出不少水來。
“我認為不能等到溺水者肺部積水全部排空才做心肺復蘇,必須在肺葉騰出一定空間后馬上‘重啟’心肺功能,否則可能錯過最佳時機。”鄭志說,事實證明,在排出一定積水后快速實施心肺復蘇,待心肺“重啟”后再排水、繼續人工呼吸和按壓心肺,是小陶起死回生的關鍵。
溺水者恢復自主呼吸,接下來的送醫過程還要與時間賽跑。所幸,小陶溺水位置的毓秀衛生院,是鄭志所工作的興文縣人民醫院醫療健康集團的成員單位,雙方鄭志都熟悉。
“在群眾打120時,我特別提到要求120帶氧氣來,因為溺水者此前不能呼吸,導致大腦嚴重缺氧。”鄭志說,毓秀衛生院急救車到達后,群眾紛紛搭手,把溺水者從河邊抬上公路。
紅星新聞記者檢索地圖發現,事發地距離興文縣人民醫院約80公里,單邊車程需要兩個半小時。如果等興文縣的120急救車,往返就要5個小時,這對于溺水者的進一步搶救極為不利。
為此,鄭志和其他醫療急救人員想出的辦法是:毓秀衛生院救護車往縣城送,縣醫院急救車在半路接。如此無縫對接,為后續搶救爭取到兩個半小時寶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