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災嚴重卻“零傷亡”,是如何實現的?

  “早撤快跑”是北川在此次暴雨“零傷亡”最重要的經驗。在青片鄉,一個月內先后轉移群眾近3000人次,全鄉人均轉移1次實現“零死亡”。“如果不是提前轉移了,我們安置點70多個人肯定要遭。”青片鄉高峰村黨支部書記葉順海說,強降雨以來,他掛在嘴邊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寧愿多一次白費功夫,也不能多一次心存僥幸。

  高峰村40多戶人居住的布婭羌寨,是一個集中安置點。8月15日,看著越來越大的暴雨,熟悉情況的葉順海組織村兩委轉移群眾。但是天已經黑了,老人出不了門、小孩嚇得直哭,村里年輕勞力便背的背、抱的抱,70多個人1人不落,終于全轉到了一起。

  談起那次轉移的經歷,村民李永章仍然心有余悸,感覺一會兒左邊山上垮了,右邊河里頭水漲上來了。天明一看,河水早已漫上路,2條巨大的滑坡體從安置點兩側沖下,鄰近的房屋被埋了一米深。而在河對岸橋頭,又一股泥石流沖下將2戶房屋掩埋。如果不是提前轉移,后果不敢想象。

  為了應對可能的災情,青片鄉早早就安排了“尖刀隊”和“伙頭兵”,鄉上和每個村都提前準備了6支應急搶險突擊隊伍,哪些人負責哪個片區、哪些人家清清楚楚。而為了保障搶險救災,鄉上的物資儲備庫里發電機、棉被、鐵鍬、雨衣、柴油等一應俱全,農家樂、集中安置點和場鎮超市隨時至少儲備著兩周以上的米面油等,保證群眾既轉得出,又生活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