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丁偉 李昕鋒
9月6日,四川雅安,雨過天晴。雨城區草壩鎮的雨城區醫養中心,一幫好心人提著牛奶、營養品、紙尿褲,前來探望94歲的徐婆婆,其中一位趙先生還留下了5000元現金。
他們和徐婆婆非親非故,只是從媒體上看到了老人的故事——9月4日,因孫子出車禍住院,暫時無人贍養的徐婆婆,在相關部門介入后被送到這里。

回顧:多方努力 癱瘓老人住進醫養中心
徐婆婆是9月4日晚上,住進雨城區醫養中心的。
她家原在草壩鎮林口村柏蠟3組,每月領305元低保。兒子去世,兒媳婦改嫁,殘疾女兒嫁人后,這幾年和孫子生活在一起。但其孫子的日子也不太好過,不久前才離了婚,前妻無力撫養,兩個小孩都指望他。去年冬天,徐婆婆不慎摔傷,癱瘓后行動不便,搬回了旁邊的老屋居住。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8月30日,徐婆婆的孫子騎摩托車在雨夜遭遇車禍,住進醫院ICU至今未脫離危險,發起的“水滴籌”也進展緩慢。這樣一來,暫時得不到贍養的徐婆婆,生活一時沒了著落。得到消息,當地村干部及時介入,安排專人每天送一日三餐,并組織村民為老人捐款2000元。
但老人的處境依然每況愈下。9月4日中午,有鄰居將老人的情況發到了微信朋友圈,很快引來了更大范圍的關注。當天下午,相關部門介入,老人先是被搬回到老屋旁孫子的新家,后來又送至雨城區醫養中心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