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體制機制更健全:
河湖長制工作在基層不斷落實和發展
9月3日中午,隆昌市古湖街道河(庫)長制辦公室副主任王大英吃完午飯回到辦公室,稍作休息,她就開始翻看微信里的“古湖街道河湖長工作群”。在這個工作群里,除了河長,還有來自農業、環衛、綜合執法等部門的工作人員。
“每天,各級河長都會把巡河發現的問題反饋到群里,我們辦公室就要對大家反映的問題及時登記,相關單位也會認領問題”王大英表示。

梁琴以前使用的巡河記錄本
古湖街道是隆昌市各鎮街水系最復雜的鎮街,河、庫、渠、濕地、塘壩都有,如果沒有一支健全的河湖長隊伍,作為古湖街道唯一專職負責河湖長制的公職人員,王大英工作開展的難度可想而知。
河湖長制開展三年多來,王大英對河湖長制在當地的不斷完善深有體會。制度的完善,體現在隊伍的壯大和資金的保障上。
“古湖街道現有鎮村級河長92名,他們每人每周至少巡河兩次。街道還對轄區內的河道給予每公里500元/月的保潔資金補助。”王大英表示,除了隊伍的壯大,相對充足的資金也讓古湖街道的河湖長制工作開展得到了保障。

位于隆昌市古湖街道轄區的古宇廟水庫
今年4月份行政區劃調整,原屬龍市鎮的鷂子巖提灌渠劃歸古湖街道。這條溝渠長度14.5公里,10年未用,破損嚴重,淤泥平渠。為了治理這條溝渠,古湖街道在今年春灌前投入資金12萬元,共排查維修破損渠道15處共500米,清除淤泥雜草8000余噸,確保了春灌用水通暢無阻。
全省各地在河湖長制度落實和發展方面也有許多創新。在遂寧,今年市級財政安排水利發展資金938萬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涉及河湖管理;在南充,當地成立全國第一個記者河長協會,全方位、多角度服務河湖長制工作;在廣安,當地創新構建“N個項目支撐”河湖管護模式,開創了國內唯一區域性、跨流域的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先河……
“三年多來,河湖長制工作在全省各地不斷落實和發展,體制機制在結合地方實際后也變得更加健全、更具活力。”四川省河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