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明的待解之謎

  1988年,三星堆遺址直接被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場的十多座磚窯全部關閉。1997年,三星堆博物館也在遺址區的東北角應運而生,成為當年最熱的四川人文景點之一。

 三星堆祭祀坑發掘圖(據四川日報) 三星堆祭祀坑發掘圖(據四川日報)

  在祭祀坑發掘以后,三星堆考古人員開始了持續不斷地對古蜀王國的探索。尤其最近幾年,考古發現疑似宮殿的大型房屋基址,三星堆古城的城墻已經漸漸合圍。種種跡象表明,三星堆在更早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經是寶墩古城以外,成都平原的又一中心聚落。

  三星堆、金沙和寶墩等古蜀文明遺址的發掘,雖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同樣還有亟待回答的疑問。比如,三星堆為何突然消亡?為何金沙文化在成都平原的另一處崛起?此外,三星堆創造了如此發達的青銅文明,在考古學者們將三星堆城墻合圍之后,城市詳細的布局還可以了解得更清楚。它的宮殿區在哪?蜀王的王墓能找到嗎?……

  [點擊]

  隱藏在文物里的秘密

  當年“一醒驚天下”的三星堆,造型神秘詭譎的出土文物一直吸引著公眾關注。體量巨大的青銅大立人、熠熠生輝的黃金權杖以及祭山玉邊璋、青銅神樹等文物,都是禁止出國展出的國寶級文物。它們自帶神秘色彩也留下了待解之謎。

  縱目面具

  現館藏于三星堆博物館三星堆出土的標志性文物,莫過于造型各異、風格神秘的青銅面具。其中,人稱“千里眼、順風耳”的青銅縱目面具,又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它雙眼外突達16厘米,耳朵向兩邊張開,面具寬達138厘米,五官極盡夸張之能事,顯出一種凌厲的威嚴。據悉,它是世界上年代最早、形體面積最大的青銅面具。這種完全不同于普通人面相的造型,被人們戲稱為“外星人”。

縱目面具縱目面具

  縱目面具為何縱目?何人會縱目?此前曾有專家認為,這極可能就是《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記載過的神人“燭龍”?!渡胶=洝愤@樣描寫燭龍: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不過,目前最主流的觀點,認為它可能就是第一代蜀王蠶叢。這種說法具有一定的依據。據東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記載:“蜀之為國,肇于人皇……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倍鹞闹械摹笆瘛弊郑蚕袷巧嫌芯弈康南x蛇。

  蠶叢是古史傳說中的第一代蜀王,他有“縱目”的特點,極可能眼睛往外凸。所以,學者們認為這種突目面具應該就是古蜀人心目中的始祖蠶叢的形象。當然,他們心中的祖先不可能只是一個普通人,而應該是具有超能力的神。這樣的神,可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無所不能。而人神同形、人神合一的表現,便具象為眼睛突出16厘米,耳朵闊大外張的夸張造型。

  最近幾十年,關于三星堆縱目面具的說法還有很多。學者劉章澤認為,縱目面具是蜀人的太陽神形象。學者趙殿增認為,這種巨眼高懸的神,有可能是古代“蜀”字的起源依據。美國學者巫鴻則認為,二號坑所出柱狀眼睛的面具這個特殊造型,可以反映某種“開目儀式”。香港學者饒宗頤則認為,三星堆銅人目凸出作柱狀,可作直目看待,也許模仿日神燭龍,取其可燭照九陰,在舉行燎祭或大儺時,以作祀事對象,使眾鬼驚恐無所遁形……對于縱目的意義,除了可能是祭拜祖先的形象以外,學者們大多認為與古蜀人的眼睛崇拜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