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金川教育條件有限,你來了能為山里的教育帶來一些新的理念。”

  “那6歲的兒子怎么辦?”

  “你把兒子也帶過來,一起支教。”

  這是2018年徐俊和妻子簡單的對話。

  2016年,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扶貧干部徐俊來到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在嘎伍嶺村擔任第一書記。2018年扶貧期滿,原本該回青神的他毅然選擇留下,還說服在青神縣當骨干教師的妻子,帶著6歲的兒子前往金川支教。

 ↑徐俊一家人。 ↑徐俊一家人。

  2020年,是徐俊扶貧的第四年。嘎伍嶺上,早已碩果累累:人均收入超過1.5萬元,3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村里也摘掉了貧困帽,產業正提檔升級,鄉村旅游也納入規劃。

  今年年底,37歲的他和妻子將跨越眉山到金川的520公里歸來。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在金川,像徐俊一樣的眉山干部還有很多。他們在幫助扶貧的同時,也得到了當地人的稱贊。面對眾人的稱贊,9月15日,徐俊動情地表示,脫貧摘帽不算什么,我還要和村民一起見證全面小康。無論我在哪里,嘎伍嶺都將是我一生的關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