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信半疑:
男子再找鑒定機構鑒定 望給怪石一個“身份”
當天下午,記者陪同王健一起,帶著怪石來到該中心專門的科室進行鑒定。在咨詢了科室專業人員后,工作人員并沒有告知王健怪石到底是什么,讓他進行去樣品專業鑒定,“肉眼無法判斷它到底是什么,很多東西得需要科學的檢測,才有依據。”

完成鑒定前期手續后,王健拿到了一份鑒定委托書,被告知需等大約一周的時間,才能拿到鑒定報告。
王健說,多的時間自己都等了,不在乎這一周的時間,“反正我相信權威機構的檢測,不管怎樣,有權威報告才可信。”
新聞多一度:
“玻璃隕石”長啥樣
記者了解到,玻璃隕石也稱玻隕石,是地外物體劇烈撞擊地球時,地表靶物質熔融后快速凝結的天然玻璃。地表發現的玻璃隕石多呈塊狀,棕黑色到淺綠色,一般為厘米級大小,表面多具空氣動力學熔蝕刻痕。長期的研究證明,玻璃隕石在化學和結構特征上與地球火山玻璃具有明顯的區別,不是地質作用的產物。

據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官網資料顯示,我國的玻璃隕石最早發現于海南和雷州半島,其特點以及年齡與澳大利亞—東南亞玻璃隕石相似,每每在雷雨交加之后,山溝里便出現一些色墨狀異的小石頭,碎之則如玻璃,人稱“雷公墨”。
雷公墨就是隕石家族中的一員——玻璃隕石的一種,重幾克到一二十克,最重的有百余克,形狀多樣,表面特征有凹坑和線紋。凹坑多為兩端圓滑的長溝型,長十余毫米,寬和深為幾毫米或不及一毫米。紋線為凸紋,粗僅0.03-0.15毫米,有時平行玻璃體的長軸方向,有時呈漩渦狀,有時沿紐扣形玻璃體的中心頂端向四周散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