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的無奈

  自來水管不出水,古井枯竭,部分村民用堰塘水煮飯

  去年鋪設自來水管道時,天井社區還叫天井村,但無論名字如何變化,飲水問題久久困擾著居住在山腰的5、6、7社部分村民。

  據該社區黨支部書記易云陽介紹,去年5月,作為當地條件較好的村,天井村在全縣的統一安排下,實施供水工程,“政府補貼1700元/戶,居民繳納1800元/戶。”

  能用上自來水,可把大半輩子居住在山上的居民高興壞了。很快,就有183戶居民在享受政府補貼的基礎上,自愿繳納了每戶1800元的自來水設備安裝費。“入戶的自來水管道一個多月就安好了,但水只來了半個月就停了。”6社居民王安體說,除他家以外,還有53戶居民及1所小學安裝設施后,仍用不上自來水。

  “原本我們社還有口古井,去年想擴建下,解決臨時用水,但井水竟然下沉了,古井也沒水了。”王安體說。

  無奈之下,王安體和6社的其他居民只能從堰塘里牽根管子引水煮飯。堰塘距離村民居所較遠,周圍雜草叢生,飲水質量很難保證,比如曾經在堰塘里發現過死貓,都泡腐爛了,才有人看到。

  7社的居民略好點,他們為解決吃水問題,建有一個蓄水池,收集山泉水。坐落在半山腰的天井村小學學生的用水,就來自于7社的蓄水池,“遇上下雨天,放出來的水很渾,所以我們每天都會接上一大缸,沉淀過后再使用。”該小學的老師孫淑興介紹,但小孩子們長期食用未經過濾過的水,老師們還是很不放心。

  一晃眼,一年多過去了,到了今年8月底9月初,王安體等居民也沒能等來干凈的自來水。

  變更的施工

  項目突然被要求提前到去年內完成,為搶工期未按規劃施工

  天井社區54戶居民的自來水供應究竟卡在哪里?

  “按照規劃,天井社區5、6、7社的這些居民家,最初不在現在這根自下而上的水管覆蓋范圍內。”自來水經營方平昌泓源水務集團白衣片區負責人王磊介紹,天井社區坐落在一座落差700米左右的山上,按規劃,要解決天井村的自來水供水問題,需要建設上、下兩根自來水供水主線管道,其中下面的自來水管道從山下往上鋪設,水壓閥設在山腳下的磴子河橋邊,供水范圍為距離水壓閥高差400米以下的地方,“因為水壓等原因,下面這根供水管道超過400米就供不上水。”王磊說。

  而根據測算,天井社區5、6、7社部分居民超過了下面管道的400米規劃供水范圍,7社在高差450米左右的位置。他們的自來水,應該是通過自上而下的那條主線管道供應。

  但這一規劃卻并沒能嚴格實施,下面的供水管道直接延伸到了7社。

  王磊表示,這與工期突然縮短有關。原計劃這一工程3年內完成,但天井社區7社以下的項目突然被要求提前到去年內必須完成,此時從上面建供水管道時間根本來不及。為了趕工期,同時抱著“也有可能供上水”的僥幸心理,想著大不了加壓供水,施工隊在去年將下面的供水管道直接延伸到了5、6、7社,并提前給這3個社的居民全部安裝好了入戶的自來水管設備。但這個未按規劃施工的情況,該水務公司并未向平昌縣水利局匯報。

  工期為何突然提前?該水務公司另一名工作人員介紹,按照平昌縣政府的要求,全縣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的大部分項目需在去年內完成。為達到“大部分”的要求,5、6、7社所涉及的建設項目按此施工進度安排提前到了去年,“按正常情況施工,這樣的工程建成一般需要2~3年。”該工作人員說。據平昌縣飲水安全局局長馮仲介紹,縣政府確有要求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需在去年基本建成。

  自來水管建好后,也曾加壓供水一段時間,但負責該段項目的施工人員發現水壓高了會爆管,因此又進行了減壓操作,5、6、7社的幾十戶居民從此停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