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解決

  村民多次反映,都被回復“馬上派人解決”,記者采訪后村民用上自來水

  對自來水管網修建過程中的這一系列調整,記者采訪的居民們并不清楚,他們只是日復一日地期盼著能夠早日用上自來水。

  為此,居民們多次聯系自來水經營方平昌泓源水務集團和政府水務部門,反映水管不出水的問題。水務部門和泓源水務集團的回復都是“馬上派人解決”,但一年過去了,一直是拖而不決。

  “今年年初,說是疫情期間,我們也很理解。”但王安體沒想到,這一拖就到了9月。胡大爺家里堆起小山一樣高的礦泉水空瓶,建在他家的6個水表落了一層灰,水表指針始終沒跳轉過。有位阿婆直言:“來水,怕是來眼淚水哦!”

  相關部門真的無所行動嗎?平昌泓源水務集團黨委副書記石靜說,為了徹底解決村民們的飲水問題,該水務公司從去年9月起,開始推進從上及下的供水管道建設,該管道通過在附近的西興鎮皇家山新修1座加壓泵站,從西興鎮的五童村引水到天井村所在山的山頂,“然后,從山頂往下建管道。”但引水沿線的五童村、禪林村、蒿坪村甚至天井村7社以上的村社原來都沒有建自來水管,水務公司只能逐村修建自來水管道,因此耗時較長,直到今年6月30日,天井村8、9社的相關工程才全面完工。但對于這一具體的解決辦法,接受采訪的村民再次表示并不知情。他們眼看著比自己家海拔還高的地方都用上了自來水,5、6、7社未通水的村民更加著急。

  從6月底到9月初又是2個月過去了,已經修建到8、9社的管道,為何還是沒能延伸到5、6、7社呢?

  王磊說,因該村一戶村民建房的建材占了公路,導致這條主管道無法通過,因此又延緩了工期,不過這個問題似乎并不難解決,而在記者采訪此事后,建材得到清理,僅2天時間,天井村的新供水主管已經從蒿坪村延伸到了5、6、7社,這54戶居民終于又用上了自來水。

  [專家點評]

  為民辦事更要實事求是地干

  平昌縣一個解決老百姓吃水難題的民生工程為何惹來民怨?

  多位專家認為,這件事的結果,提醒基層工作者,為民辦事,推進民生工程,更需要實事求是。

  “一定要客觀認識到工作的進度和能力范圍,不能違背科學規律。”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史江說,以此事件為例,“超前完成了這些工程,等于說給了群眾一個希望,卻又不能完成正常供水,反而讓一件好事出現了惡劣影響。”

  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蔣遠勝,曾多次到過平昌縣,也了解到該縣一些深丘地區確實存在缺水問題。在他看來,平昌縣當前正在推進的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前期調研可能不太充分,低估了項目實施難度和成本費用,“從全省來看,當前的趨勢確實是城鄉一體化供水,但也應分條件實施,量力而行。”蔣遠勝建議,如果村莊確實離城鎮較遠且海拔過高,用水問題或許采取其他方式解決更為妥當。

  還有專家認為,當地政府急切為民辦實事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在不做充分調查的情況下,不顧科學進度,想當然提速,不管地理條件,一廂情愿地建設,這不是辦實事,這是一種浪費,也暗藏著形式主義的影子,村民們期盼的是能解決吃水難題,不是建一套只能看不能用的管網。

  此外,史江認為,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宣傳解釋絕不能敷衍了事,“大多數老百姓還是講道理的,即便村里住的都是老人,他們或許聽不明白工程建設的細節,但延期的原因以及完成時限,他們是能理解記住的。”史江說,如果只是重復“馬上派人解決”,卻不給完成期限,很容易產生“狼來了”效應,造成做解釋的相關單位和部門失去公信力。

  史江建議,若再發生類似事件,屬地政府相關領導和工程監管部門應當在了解清楚事件原委的情況下,和施工單位一起,將涉及的村民逐戶召集起來,說明事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