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條通村公路建成!

  笑容在老鄉臉上綻放

  我深感脫貧路上特別美

  2018年6月,我和王小平、麻覺日鬼等5名同志主動報名到阿布洛哈開展幫扶。盡管早有心理準備,但當我們從鄉客運中心徒步4個多小時來到這個封閉的村莊時,陡峭的山峰、奔流的江水與破舊的房屋、泥濘的道路,還是不斷沖擊著我們的感官。惡劣的自然條件、薄弱的基礎設施、落后的生產方式,使得這個只有4個村民小組253人的小村落,建檔立卡貧困戶就達182人,貧困發生率達72%。

↑以前的阿布洛哈村↑以前的阿布洛哈村

  眼前的阿布洛哈是一塊最難啃的“硬骨頭”。但幫扶干部肩負的是組織的重托、群眾的期盼,困難再大也必須帶頭上、挑戰再多也必須朝前攻。我們下定決心:一定要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做深山彝村的筑路人,做困境的破局者,讓“孤島”不再封閉,讓這里的群眾早日脫貧。

  “路”是擺在駐村工作隊面前的第一道難題。高山深谷不僅阻隔了阿布洛哈和外界的聯通,更遮住了大家幸福生活的希望。要讓當地群眾走上致富奔康的道路,就必須要先打通村子和外界連接的道路。2018年9月9日,阿布洛哈通村公路正式開工,駐村工作隊立即投入道路建設。

 ↑阿布洛哈村的通村公路建成,小孩在奔跑玩耍 ↑阿布洛哈村的通村公路建成,小孩在奔跑玩耍

  面對施工隊伍語言不通的問題,麻覺日鬼主動充當翻譯,說啞了嗓子、講破了喉嚨,沒有休息過一天;面對施工與村民的矛盾,王小平第一時間進行協調化解,之前一雙膠鞋穿半年,修路半年就穿壞了三雙鞋。工作隊員羅俊的腳磨出了血、王小平的腿走得發腫、陳波頸背被曬得脫皮。

  我們5名駐村隊員和當地干部一起,天未亮出門、夜已深未歸是常態,每天步行七八個小時是常態,睡不了安穩覺、吃不上完整飯也是常態。但當阿布洛哈“全國最后一條通村公路”建成時,當一個個笑容在老鄉臉上綻放時,我們深深感到:攻堅過程特別難,但脫貧路上特別美,只要能攻下貧困堡壘,再苦再累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