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光有新定位,還有新路徑。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不少省內外專家、川渝兩地干部都關注到,與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的有關內容相比,此次新增了不少表述,尤其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路徑方面的表述。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處理好中心和區域的關系,著力提升重慶主城和成都的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以點帶面、均衡發展,同周邊市縣形成一體化發展的都市圈。
如何認識、理解并踐行這一“新路徑”?記者采訪了省內外相關專家以及省市相關干部。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君芳 余如波 樊邦平 吳憂
提升能級 做強極核的“芯片”功能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被外界寄予了打造中國經濟“第四極”的厚望,但與目前全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三大增長極——京津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相比,“第四極”的建設任重道遠。
“相比之下,成渝兩地的經濟總量占比、科技研發強度、科技創新密度、高新技術企業產值總量以及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帶動程度,都還存在顯著差距。”在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楊繼瑞看來,這正是中央提出“著力提升重慶主城和成都的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原因,“經濟圈發展得好不好,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是一個關鍵點。而要發揮好兩個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首先要提升中心城市的帶動能力。對四川而言,就是要做強成都極核的‘芯片’功能。”
今年7月召開的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已經明確提出要做強成都極核和主干功能。
成都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進一步提升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成都正抓緊落實四項任務: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攬,加快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和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兩區一城”建設,大力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持續提升門戶樞紐地位。
內涵提升 占據產業微笑曲線兩端
“外延擴張的發展方式,在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會帶來許多大城市病問題,最終影響城市下一步的發展質量。”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葉堂林認為,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是城市發展,尤其是中心城市發展必須選擇的路徑。
如何向內涵提升轉變?葉堂林認為,創新驅動是重要的路徑選擇之一,“像成都這樣的中心城市,就是要發展‘菜心經濟’,依靠科技創新驅動,走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牢牢占據產業微笑曲線的兩端。”
疫情發生以來,成都進一步加快新經濟的發展速度。10月15日,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世界文化名城“三城三都”專場,發布四大清單,釋放2800余億元項目機遇。
在成都市新經濟委相關負責人看來,這一現象背后,其實是城市發展邏輯“從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的具體體現之一。
轉變的不只是成都。“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確,支持德陽加快建設世界級重大裝備制造基地、構建支撐成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功能板塊。”德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黃琦介紹,德陽將依托發電設備和油氣鉆采設備產業優勢,促進能源裝備產業規模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建都市圈 帶動周邊一體化發展
“國內外城市群的發展經驗表明,一體化發展是形成新支點的重要途徑。”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肖金成說,成都和重慶的中間區域要崛起一些規模較大的城市,形成支撐經濟圈發展的新支點。
10月19日,眉山市發展改革委圍繞眉山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如何發力組織專題研究。眉山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羅雪梅說,眉山將緊扣省委提出的創建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改革試驗區,打造現代化成都都市圈發展目標,聚力建設成都都市圈副中心,將成眉同城化發展推向縱深。
“中央提出的‘以點帶面、均衡發展,同周邊市縣形成一體化發展的都市圈’讓我們更進一步明確了發展定位和路徑。”資陽市臨空經濟區黨工委書記林顯奎介紹,資陽正依托自身的獨特區位優勢共享成都東進勢能,建設成都東部新區資陽協同區。
在黃琦看來,產業協同是一體化發展的重點。“德陽將在檢測維修設備、軌道及新材料、施工機械等配套領域重點著力,為成都軌道交通主機企業提供零部件產品配套和服務。”
構建一體化發展的都市圈,更需從全省層面統籌推進。
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韓麗麗介紹,按照省委要求,他們正積極推動構建都市圈系列規劃與成德眉資四市“十四五”規劃研究、項目策劃、審查審議、實施監督全過程協同銜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