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層:

  “脫下警服”的他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

  墻面是用報紙糊的、沒有放置洗臉帕的地方,寢室唯一的家具是剛買的一架單人床……初見青杠村,簡陋的條件并沒有讓黃鵬打退堂鼓,反而主動克服水土不服等諸多困難和駐村隊員們一道,從逐家逐戶走訪開始,下定決心,腳踏實地,堅決啃下青杠村致富脫貧這塊硬骨頭。

  為了跟村民走得更近,他脫下警服換上便裝,白天不停行走在濕滑陡峭的田間地頭,和村民們席地而坐,吃冷饃,啃玉米棒,開展調查摸底。晚上回到駐地,他還要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匯總。三年來,黃鵬用腳步丈量著青杠村的每一寸土地,與村組干部、建卡戶同吃、同勞動,向村民宣傳計劃生育、民政救濟、醫療保險、易地移民搬遷、彝家新寨等優惠政策及辦事程序。

  在青杠村,黃鵬還擔任著禁毒、防艾、治貧、治愚的“四治專員”,村里有一戶葉姓的婆婆家,膝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矽肺病,本身是弱勞動能力,小兒子又因吸食毒品在云南省強制戒毒,為此,黃鵬積極與云南省某戒毒所取得聯系,多次做葉婆婆的兒子劉某的思想工作,了解其思想動態。經強制戒毒,劉某于2019年7月戒毒期滿釋放回家,為使劉某正常回歸社會,黃鵬為劉某聯系到了眉山的務工單位,使其有了正常收入。同時,積極向鎮黨委匯報并取得支持,在政策范圍內將劉某家的土房進行重建,以此徹底讓葉婆婆一家遠離貧困。 “以扶貧工作的形式促進和強化‘禁毒防艾’工作,通過法制、政策宣傳,讓村民認識到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黃鵬說。

  2019年,因禁毒扶貧工作表現突出,黃鵬被甘洛縣委、縣政府授予 “禁毒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黃鵬走村入戶黃鵬走村入戶

  

  助力脫貧:

  發展桑蠶和生豬養殖,每戶村民每年純收入增加幾千元

  在禁毒等工作取得成效后,黃鵬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助力脫貧致富。如何才能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隊”,防止已經脫貧戶發生返貧情況?

  青杠村位于甘洛縣西北部,是典型的二半山區行政村,農民以種植業、養殖業和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分析,黃鵬發現當地的氣候、土壤、飼料供應等非常適合發展蠶桑、生豬養殖,于是考慮建立合作社,為村民拓寬銷路、增加收入。但事情并不順利,當他挨家挨戶進行走訪時,很多村民卻不愿加入:“賣不出去咋辦?價格賣低了怎么辦?”

  困難面前,黃鵬沒有退縮,耐心向他們宣傳惠農政策,憑借一顆熱心,他逐漸得到群眾的信任。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2018年底,蠶桑養殖家庭農場建立起來;2019年,生豬養殖合作社建立起來。如今,蠶桑養殖家庭農場一年銷售蠶繭六千公斤左右,生豬養殖合作社銷售生豬200余頭,平均一頭毛豬(活豬)6000元左右。“平均算下來,每戶村民每年純收入至少增加幾千元,總體收入比以往明顯提高!”黃鵬說。

  在銷售這些農產品時,幾乎是24小時連軸轉,往往是早晨上山將這些農產品裝車、中午為貧困戶計數、夜間連夜就要將這些農產品運往成都市場,為了節約相關費用,吃睡一般都在車上搞定,雖然人很辛苦,但是為貧困戶增收,他還是毫無怨言。

  2019年甘洛縣遭受了特大洪災,為了給洪災中受損建卡戶滯銷的農產品找出路,黃鵬積極聯系了交警四分局,及時開展了以購代捐活動。。。。。。

  此外,對于一些年輕勞動力,鼓勵外出務工。比如有的村民前往對口幫扶的廣東佛山,一個月可以掙八九千元,收入相當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