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陜哲羅鮭是近幾年圈子里最熱門的一條魚,肉食,體重可達七八十斤,有‘水中老虎’之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所長杜軍表示,這次是四川首次放流川陜哲羅鮭,在全國范圍來說幾乎也沒有先例。該魚上世紀90年代就很難看到,近幾年野外僅四川有發現。
10月27日上午點半左右,山間白色的霧氣還未散去,四川省2020年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暨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啟動儀式在雅安市蘆山縣寶盛鄉中壩村拐子沱庫區舉行,十余萬尾魚扭動著身體,涌進了庫區碧水中。
60余尾“水中老虎”帶著“口糧”回歸大自然
“今天放了60余尾川陜哲羅鮭,還有十余萬尾齊口裂腹魚等。”四川省水產局漁政處處長張志英指著袋中約手掌長的魚介紹說,這次放的川陜哲羅鮭是2018年出生的,體長十厘米左右,是野生川陜哲羅鮭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產下的子一代。齊口裂腹魚就是大家俗稱的“雅魚”。目前人工養殖的野生川陜哲羅鮭的食物就是它。
為何選在該處放流?張志英表示,該處之前就是川陜哲羅鮭主要分布的區域之一,后來因為水電開發等人為活動干擾逐漸消失。目前該區域既有庫區,也有天然河段,長度大約在20公里。“川陜哲羅鮭比較喜歡急流,這里也有,比較適合其生長”,同時這次放流的兩三厘米的雅魚幼魚,也為其提供了較為充足的食物。
“這次放流只是一次嘗試,想要真正實現‘放虎歸山’還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杜軍表示,川陜哲羅鮭生長周期較長,8年才能性成熟,繁育下一代。也就是說,今天放流的這批川陜哲羅鮭6年后才能繁育后代。而等到它們的后代8年后性成熟,再繁育后代,才能算是在野外完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活史,才能說“放虎歸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