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龍頭失速,舊動能疲軟,新動能難增

  一直發揮德陽產業帶動作用的龍頭已失速。中國二重從2011年起連續多年虧損,2015年更遭到了退市重組。東方電氣的利潤較以往下降明顯,2016年虧損,且面臨行業下行、競爭加劇等問題。因生態環保的要求,德陽的磷礦、煤礦等采礦業受較大限制,一些化工企業或關停、或整頓。而德陽曾引以為豪的名酒“劍南春”,則遭遇了消費和資本的雙重逆境,企業市值被五糧液遠遠甩在后面。這些龍頭企業的帶動力在減弱,所以德陽經濟發展的動能也在衰減。

  既有產業失速,德陽新興產業的引進和迭代同樣艱難。就產業而言,市場規模決定了產業增長的前景,科技實力決定了產業發展的高度。而不管是在消費市場重點的電子器件、汽車、手機、生物醫藥等相關產業,還是在科技集成重點的信息技術、芯屏高科、智能終端等相關產業,德陽前些年的招商成果不容樂觀。相比綿陽投資460多億的京東方第六代柔性屏項目、投資240多億的惠科液晶顯示器件項目,相比宜賓引進的以中興、康佳等400家集研發、制造、銷售一體的智能終端產業鏈,我們德陽前些年又有哪些大驚喜呢?

  二、城市的規模經濟未彰顯,硬件和軟件有明顯的短板

  以前,當問起德陽的城市印象時,一些到訪者的回答是:“工廠”。然后呢?“走在那里,是從一個工廠向另一個工廠”。在上世紀90年代,這可是莫大的夸獎,因為大工廠體現著城市的生產力。而今天,綿遠河蓄水成湖,兩岸綠樹成蔭,多個公園修建得很美,還喜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但為什么城市發展還遭遇瓶頸呢?

  原因很復雜,可有幾點是顯著的。

  第一,轄區的整合不強,城市的規模經濟并未凸顯。作為一座地級城市,外引內聚的責任和樞紐作用偏弱。在城市間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德陽可真不能再“散裝”了。

  第二,本科及以上高校和科研機構偏少。在創新驅動發展的當下,這座城市是真的欠缺科研學校和研發基地。相比之下,這些年宜賓在大學城和科創城市的建設上是多么專注,其效果也日益明顯。

  第三,城市偏“重”,以“新經濟、輕經濟、云經濟”為典型的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直播經濟”這些風口就沒在這里吹起來過。

  第四,醫療、基礎教育等公共服務有待提升。比如,德陽只有一家三甲醫院,而綿陽、瀘州、宜賓、南充等其他川內城市就有3家及以上?;A教育方面也是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