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背街小巷的市容環境衛生,一直是城市的薄弱環節,也是城市頑癥最為集中的地方。尤其是老城區,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背街小巷則更為明顯。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以來,我市各級各部門加大了人、財、物的投入力度,不斷提升老城區和背街小巷的基礎設施建設,讓城市的“里子”同“面子”一起“靚”起來。

  改造提升后的果園路一隅

  小巷里的新顏值

  “沒想到果園路會變得這么好。”10月29日,說起基礎設施的變化,家住雨城區果園路的廖惠君感慨萬千。他說,果園路原是建安廠職工上下班的通道之一,由于年久失修,水泥路面受損嚴重、坑洼不平,隨著私家車增多,經常出現堵車的情況。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開始后,果園路和果園路121號大院開始實施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原本破損的水泥路,重新鋪成了瀝青路,道路兩邊的磚墻貼上了瓷磚,面貌煥然一新。

  76歲的白德華,在果園路121號大院住了30余年。他告訴記者,果園路121號大院住戶來自幾個社區,人員比較雜;小區里的通道損壞嚴重,路邊排污溝由各住戶自行修建,處于自然排放狀態,加上缺乏應有的管理,久而久之,形成環境衛生的臟亂差。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以來,政府投資大量資金,果園路及果園路121號大院基礎設施得到很大的提升,破損路面鋪成了瀝青路,原有的排水溝并入市政管網,聘請保潔人員打掃環境衛生……”細數著居住環境的變化,白德華說,居住環境變好了,人的心情也跟著好了起來,感覺特別舒暢。

  大院里的好環境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給廣大市民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雨城區康藏路社區主任陳黎嵩介紹,果園路121號大院住戶多而雜,有斗膽社區、沙溪社區的,也有康藏路社區的,僅康藏路社區就有300多住戶。大院里的排污溝大都是各家各戶修起的明溝,污水自流,是一個典型的城中村。由于住戶來自不同地方,加上平時疏于管理等多種因素疊加,導致垃圾亂丟、東西亂堆、車輛亂停等現象較為突出。

  在推進環境改造提升中,康藏路社區干部同“聯包幫”單位、社區黨員、志愿者等,對轄區老舊大院、居民點內的基礎設施、破損道路等進行排查,并積極向職能部門匯報,爭取更多資金支持和幫助。在多方努力下,果園路121號大院基礎設施納入市政建設范圍,大院內的排污溝并入市政管網及時進行了改造施工,解決了污水自然流的狀況,并對大院道路實施全部實施“黑化”工程,原破損的水泥路全部改造成了瀝青路面。

  此外,康藏路社區還安排了2名清潔工,承擔大院保潔任務。果園路則由環衛工人負責保潔。

  陳黎嵩介紹,果園路居住環境的改變,也促進了居民思想觀念的改變。自覺愛護環境衛生的人越來越多,亂丟垃圾的不良行為得到改變,愛護環境衛生已蔚然成風。

  本報記者  彭加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