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多一點: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隨后成功將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一舉送入近地點約200公里、遠地點約40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這意味著將歷時23天的嫦娥五號任務已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跑出精彩第一棒。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14噸級,運載能力位居世界現役火箭前列,足以將目前人類研制的最重的無人探測器之一——嫦娥五號直接送入預定地月轉移軌道。

  這是該型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飛行任務,它此前的一位“乘客”是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與發射火星探測器任務相比,受本年度地月關系等因素所限,此次探月任務的發射窗口更顯珍貴。對于火星探測任務,今年的窗口大約是14天,每天30分鐘;而嫦娥五號任務在今年的窗口總共只有3天,11月兩天,12月一天,每天僅50分鐘。

  為此,火箭研制隊伍采用了多軌道奔月發射方案,針對50分鐘的發射窗口設計了5條發射軌道,提高了發射的概率和可靠性。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八院負責軌道器相關研制工作。該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4器組成,分為15個分系統,是迄今為止我國研制的最為復雜的航天器系統之一。

  雖然“重”,但嫦娥五號卻很靈巧,它要在太空中獨自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它的核心使命是:在月面工作約2天的時間里采集約2公斤月壤樣品并帶回地球。

  按照計劃,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將經過發射入軌、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下降等階段,在月球風暴洋東北部地區著陸。

  在完成月面工作后,經歷月面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和再入返回等飛行階段后,嫦娥五號返回器將最終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

  任務圓滿完成后,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繼美、蘇之后第三個實現月球采樣返回的國家。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實施,已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嫦娥五號將實現探月工程第三步戰略目標,為后續月球及行星探測等任務奠定人才、技術、科學、工程基礎。

  本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3次發射。

  綜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