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府新區華府大道附近某超市水產品在天府新區華府大道附近某超市水產品

  “不同水產的‘宰殺損失’范圍有所區別,占比15%到25%之間,是經過各種水產品類多次實踐得來的。” 盒馬成都客服負責人楊小雪表示,這是繼“剪袋瀝水”之后,全國門店采用的另一服務細節,預先告知消費者“宰殺損失”數據。

  此前,大閘蟹靠捆繩增重的水產市場套路引發關注,甚至一斤螃蟹繩重就超過八兩。成都市民吳女士說,以前去其他菜場,從沒見過商家標注宰殺損失。“也知道會去點分量,但不知道去掉多少是合理的。”

  “部分商家所售水產的宰殺損失甚至達到50%。”有業內人士透露,不乏暗中虛增重量的伎倆,再加上沒有標識,這種不透明的秤上行規,有時會讓顧客多花冤枉錢。

  中國漁業協會水產商貿分會執行會長葛錦海指出,原先賣水產稱重,行業內有滴水不成線之說,現在很多唯利是圖商販,賣出去的水產品都滴水成線。而造水產 “增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個相應的行業標準。他建議,有必要制定此類水產的行業標準,讓政府部門執法有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有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