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發現有人在長江捕魚!”2020年6月,正值十年長江“禁漁令”實施半年之際,一封反映縣農業農村局執法人員雇人以“禁漁”之名行“捕魚”之實的舉報信遞到四川省江安縣紀委監委。
收到舉報后,江安縣紀委監委立即組成核查組進行摸排核實。并于近日由縣紀委監委駐縣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召集,舉行了一場特殊的信訪辦理結果反饋會。原來,舉報反映的“捕魚”只是長江水產研究所、中國漁業機械研究所因科研需要,組織長江鱘協助巡護隊到獲批準的江安長江段捕撈卵苗,待魚卵孵化,魚苗還將被放回長江。

“專門召開一次反饋會,是要讓大家知道,我們對打贏禁捕退捕攻堅戰,為共護一江碧水提供紀律保障的決心。同時也為實干者撐腰。”江安縣紀委監委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江安縣紀委監委構建了“紀檢監察室+派駐機構+沿江流域鎮紀委+村級紀檢委員”全域監督體系,上下游齊抓共管,認真對待每次舉報,同時也要對結果進行通報,避免老百姓心中有疑慮。
據悉,舉報信中提到“雇傭人員”,實際為江安民間組織——長江鱘協助巡護隊的隊員。該組織是全國長江上游第一支長江鱘協助巡護隊,成立迄今已兩年余,它由反電魚志愿者、遴選的退捕轉產志愿者構成,主要職能是協助漁政執法,打擊非法捕撈,協助科研單位科考工作等。兩年來,隊員們協助漁政部門打擊非法捕撈54次,救助長江鱘、胭脂魚等珍稀魚類515尾,巡江總里程達13萬公里。
去年至今,長江水產研所、漁機所因科研需要,獲批到江安長江段捕撈卵苗,兩家單位均自行聯系長江鱘協助巡護隊協助其完成捕撈事宜并在不久后按要求將部分魚卵孵化后產的魚苗放回了長江,事后支付報酬。并非江安縣農業農村局農業執法大隊指定,也未發現執法人員以個人或單位名義雇傭或指使他人電魚等行為。
“長江,是母親河。我打了半輩子魚,眼見江里的魚越來越少,我自己也覺得這樣下去沒法給后代子孫交代。正在這個時候,十年禁漁政策來了,我們積極支持,由打魚人變身為護魚人,我們做的,是保護長江的好事。”巡護隊隊員肖玉南這樣說道。據悉,肖玉南除了是巡護隊隊員,還是江安縣怡樂鎮茨巖村紀檢委員,“因為紀檢委員的身份,我對自己和家里人要求都更嚴,我們不會做監守自盜的事。”(肖丹霞 賀詩雅 陳道強 記者 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