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高質量發展,以現代產業體系為支柱,以現代城鎮體系為載體,以現代基礎設施體系為支撐,努力提升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12月7日舉行的發布會上,在回答記者提問“如何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時,省發改委主任鄭備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這個中心到底什么樣?未來五年,四川該怎么做?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彧希
支柱能不能立得起?
融入新發展格局,找準著力點
現代產業體系是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的支柱,這個支柱能否立得起、支得穩?
鄭備給出一組數據:去年,我省工業五大支柱產業營業收入突破4萬億元,占全省規上工業的80%以上,電子信息產業率先突破萬億元。目前,工業“5+1”、服務業“4+6”、農業“10+3”現代產業體系正加快成勢,產業集群發展、集聚突破的態勢也越來越明顯。
但產業短板依然突出。以工業為例,我省工業化進程遠未完成且效益不高。如去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均只相當于東部發達省份的1/3左右。
基于此,應如何發力?省經信廳廳長朱家德給出了幾個著力點。
“一是積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朱家德說,四川既要牢牢把握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又要積極主動參與全球競爭,將自己的創新能力和關鍵產品有機嵌入全球產業分工合作體系之中,成為全球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特別是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變我省產業仍處于國際分工產業鏈價值鏈中低端的現狀。”
同時,“數字經濟”“數字賦能”也是重點。朱家德認為,還要抓好數字產業發展,促進“芯、屏、端、軟、智、網”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圈加快形成;同時強力推進產業數字化,帶動企業加速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載體能不能托得住?
主干“擴容”+底部支撐
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那么,四川的空間在哪里?
鄭備介紹,截至去年,四川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全國的差距已縮小至6.8個百分點。“目前,我省既有像成都這樣的國家中心城市,又有一批以區域中心城市為帶動的城市組團,具備較強的人口和經濟的承載能力,有利于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集聚資源要素。”
因此,未來五年,四川將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程,進一步縮小與全國差距。“重點以城市群為主體,以國家中心城市為引領,以區域中心城市和重要節點城市為支撐,以縣城和中心鎮為基礎,加快形成現代城鎮體系。”鄭備說,其中,既要強化成都都市圈的輻射帶動能力,大力提升成都的綜合能級和國際競爭力,也要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發展都市圈衛星城市,建設都市圈功能協作基地。“同時,還要推動區域中心城市的內生型發展,加快培育經濟總量占比高、綜合承載能力強、創新發展動能強、區域帶動作用強的全省經濟副中心;此外,還要推動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縣域經濟的底部支撐作用。”
支撐能不能強起來?
交通地理將發生歷史性根本改變
建設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經濟中心,更少不了以現代基礎設施體系為支撐。鄭備透露,圍繞新型基礎設施和現代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我省“交通地理將發生歷史性的根本改變”。
據介紹,未來,四川將強化西向南向的開放門戶功能,加強東向北向的戰略通道建設,構建“四向八廊”的戰略性綜合運輸通道。
具體來說,南向,加快建成成自宜、渝昆高鐵,開通建設宜西攀高鐵,特別是圍繞暢通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西線通道,加快建設隆黃鐵路,搶抓RCEP簽署的重大機遇,推動我省更好地對接東南亞、南亞大市場;東向,開工建設成達萬、成渝中線高鐵,構建到長三角地區的沿江高速鐵路大通道,盡快實施廣巴、達萬鐵路的擴能改造,開辟達萬“鐵水聯運”新通道;西向,加快建設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成都至蘭州、西寧至成都鐵路,提升西向干線的公路通行能力;北向,開工建設渝西高鐵,加快既有高速公路通道擴容,強化與關中平原城市群聯動,暢通至京津冀地區的交通運輸大通道。同時,我省還將高標準建成投運天府國際機場,推動“兩場一體”運營,打造國際航空樞紐、洲際航空中轉中心和貨運中心,推動其業務規模和服務質量進入全球航空樞紐的“第一梯隊”。
新基建也被視為搶抓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朱家德介紹,我省將推進5G、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產業發展的數字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