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遭遇戰中,不僅有眾多“逆行戰士”奮戰在與病毒抗爭的一線,還有萬千普通群眾也在貢獻著自己重要的力量。其中,也包括因疫情而被隔離的人群。
在被隔離期間,如何調整心態?四川在線記者采訪了成都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專家,分享一些心理小知識。
面對“隔離”可能出現的心理狀況
“隔離”意味著被隔離者需要獨自面對一個相對封閉和被限制的環境,并且環境可能是陌生的。雖然每一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適應能力,但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上去適應一個隔離的新環境,都需要一段時間;在我們還沒能完全熟悉隔離環境之前,我們的心理和生理都有可能會產生不適反應,例如:
1。突如其來的“隔離”讓我們無法接受,陷入對一切的懷疑否認,認為這都不是真的;
2。相對封閉和限制的活動范圍,讓我們暫時的失去平日的“自由”,可能會產生軀體、認知、情緒、行為等多方面的反應:如軀體不自在(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怎么都不自在),靜不下來(腦子不停地轉,想事情)、情緒慌張、焦慮、茫然、不知所措等;
3。也可能出現一些憤怒或者抱怨,如指責自己為什么會有如此遭遇,或者埋怨他人,覺得自己委屈,很不公平地被對待;
4。在孤獨的環境中,可能感到恐懼、沮喪、被拋棄,甚至陷入絕望和無望中;
5。陷入無止盡的對未來的焦慮或對過往已經發生事情的懊悔中;
6。出現一些軀體上的不適疼痛、食欲不振、失眠多夢易驚醒等睡眠問題或者其他軀體癥狀;
如何給我們的心靈穿上盔甲?
——增加我們的心理抗壓能力,平衡內心狀態
“接納”:首先告訴自己這些生理或者心理的不適這是很自然的反應,不必過分強求自己保持冷靜鎮定,不要刻意壓抑情緒,接納這些心身的不適應和不自在。
“越熟悉,越安全”:增加我們內心的安全感是讓我們心理變得更強大的首要條件之一,面對自己越熟悉的人事物,我們的內心也感覺越安全。雖然隔離的環境是陌生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盡量讓自己保持與平日一樣的生活節律,內心也會更加安寧而從容。
“積極想象與自我暗示”:嘗試多想象或者回憶自己以往獨自面對困難,并且最終戰勝的生活事件。在內心或者大聲告訴鼓勵的話,比如“自己這次一定也可以最終克服困難,正如之前某次經歷一樣”。借以增強自己此刻信心,我們的大腦是可以被“暗示的”,你會發現自己的信心和抗壓力可能會真的增強。
“助人亦自助”:也許你覺得幫助自己是一個困難的事兒,那你可以嘗試變換一個角度,盡可能的嘗試在“新環境”中去幫助別人、安慰別人。可能你會神奇地發現,當別人嘴角露出一絲笑容或者冷靜些許,你內心也會同樣被溫暖……
“保持與他人聯系”: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可以從他人那里獲得力量,無論是朋友親人甚至是陌生人,讓自己盡可能地利用各種渠道保持與他人的交流。如果沒有條件,你也可以假設走過這個坎后的自己、5年后的自己、10年后的自己,給現在的自己寫一封信;或者把您想給親人朋友說的話寫在日記里等等。無論如何,要讓自己與他人交流,讓自己與他人保持聯系。
“正念STOP技術”:有一種使用正念來減少壓力和焦慮的方法——縮寫為STOP。
S(Stop)=停止
T(Take a breath)=呼吸
O (Observe)=覺察
P (Proceed)=繼續
花幾分鐘暫時停下來,深呼吸,并觀察發生了什么——包括你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覺,讓自己可以重新與你的體驗建立連接;然后繼續工作,你會發現更有效率。
“科學客觀的相關信息”:在查看相關信息時,我們應該盡可能尋找有權威性的資源,例如政府相關的新聞報道,或是該領域權威專家的相關報道、論文、解說等。例如抖音、微博、各大網絡社交平臺的人民網,央視、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官方發布報告。有選擇性的篩選有權威性的信息,能更多了解這種新性疾病的相關知識,并減少過度夸大真實情況的言論所帶來的焦慮和緊張感。
成都市心理援助熱線,開放時間為每天24小時,電話是 96008 或 028-87577510,可以隨時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