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大邑縣大安路288號,43歲的鄭冬已在這里居住了將近18年。
他經營著一家桶裝水送水店,每天上午,他的三輪車都是滿載著行駛在大邑城區。以往,“老父親”王正昌會在他出門送水時,坐在門口的小板凳上,守著門市,等待“兒子”歸來。但如今,小板凳上的人已經不再。
三年前的一個夜晚,王正昌被一輛沖入人行道的轎車撞倒身負重傷,次日不治身亡。
盡管鄭冬與王正昌以父子相稱,共同生活,但事實上,兩人并無血緣關系也非近親關系。鄭冬只是王正昌的“準女婿”。
這源于一份承諾——2002年,王正昌的獨女王靜因病去世,鄭冬許下諾言,決定代替女友供養其父母。在之后的14年里,鄭冬擔負起了兩位老人的衣食起居,直到兩位老人先后過世。
也正因這一特殊關系,在王正昌車禍死亡后,并非死者近親屬的鄭冬是否具有死亡賠償金和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請求權成為了關注焦點。最終,法院的審判支持了鄭冬的善意付出:履行了主要扶養義務的非近親屬,要求侵權人支付死亡賠償金,法院應予以支持。
“父親”被撞身亡
他將肇事車主和保險公司告上法庭
提出34萬余元賠償金
2017年9月13日晚,成都市大邑縣城市綠洲小區外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轎車沖上了人行道,將推行自行車至此的王正昌撞倒在地后又猛烈撞向小區外墻及消防設施。王正昌重傷送醫后,于次日不治身亡。
王正昌,70歲,居住在大邑縣大安路288號,他于當日晚飯后騎單車出門轉路,回家途中事發。如果不出意外,他將沿著城市綠洲外側的元通路前行再右轉經邑新大道直行,穿過成溫邛高速,走上大安路,幾百米后即可到家。全程距離不超3公里。
王正昌遲遲未歸,“兒子”鄭冬著急了。“以往他出門轉路,最晚八九點就會回來的,但當天他一晚上都沒有回來。”鄭冬向轄區派出所以老人失蹤報警。
第二天,鄭冬接到派出所打來的電話稱,交警在前一夜處理了一起交通事故,傷者是一名老人,很可能為其“父”,但已經在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后這一消息得到證實。
鄭冬難以接受這一事實:“他身體是很硬朗的,這么多年也沒有生過什么病。”
大邑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作出了事故責任認定:小車駕駛員姜某某承擔事故全部責任,王正昌無責。
而后,在處理完“老父親”的喪葬事宜后,鄭冬將肇事司機姜某某以及保險公司告上了法庭,并提出包括死亡賠償金、精神撫慰金、喪葬費、醫療費等在內共計34萬余元的賠償請求。
不過,這一事發過程清晰,責任明確的交通事故,在訴訟過程中卻一度遭到保險公司的拒賠。保險公司稱,王正昌的愛人以及獨生女兒均已經死亡,而鄭冬與王正昌并無血緣關系,也非近親屬,且并非合法收養關系,其并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保險公司不應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