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明海
12月30日,記者從中建八局獲悉,作為目前國家僅有的五個國際級轉化醫學中心之一,由中建八局承建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轉化醫學綜合樓項目(含過街連廊)已于昨日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中建八局 供圖
據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轉化醫學綜合樓項目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將成為全球建設規模最大、裝備最先進、高度綜合集成、高度開放共享的生物治療轉化醫學研究設施,可供2500名科學家開展研究工作,也將成為我國生物醫療轉化醫學研究人才的培訓基地,為保持我國生物治療轉化醫學研究的原始創新能力提供智力儲備,進一步提升我國生物治療轉化醫學研究的國際地位。
作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大量應用哪些創新技術?一起來看看。
創新混凝土施工 打造800mm厚防輻射墻體
“這個項目對防輻射要求非常高,在施工過程中我們使用了超厚超大防輻射混凝土。”據中建八局項目經理肖寧介紹,項目防輻射墻體厚度800mm,樓板厚度1000mm,對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極高,施工過程不允許水平與豎直貫通施工縫。為此,項目創新采用凹凸“鋸齒狀”施工縫技術,在解決上述問題的同時,還能與加寬止水鋼板結合,避免施工縫滲漏風險。
此外,在回旋加速器房間,面對預留管線洞口較多,易造成輻射泄漏的問題,采用了洞口斜留技術,降低了傳統“Z”字型洞口預留的施工難度和預留套管加工難度,減少了勞動力及材料投入。
中建八局 供圖
科學調控系統 為層流潔凈病房保駕護航
據介紹,為保證室內無菌,項目血液病房要求建設為層流潔凈病房,這也對室內氣流組織、空氣的凈化過濾以及壓力梯度的維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設過程中,項目將空調系統的氣流組織設計和風口風速風量進行動態聯動調試,同時通過三級處理器及風管紫外線消毒裝置對進入室內的空氣進行處理,達到相應凈化標準。
此外,潔凈室自控系統還通過檢測、計算相應的參數,自動調節各空調機組的各類執行機構,使得溫度控制精度達±2℃,濕度控制精度達±5%RH,實現了全年高精度恒溫恒濕自動控制及最大程度的節能。
BIM技術加管理創新 有效緩解場地限制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轉化醫學綜合樓位于武侯區玉華村,總建筑面積50610平方米。地處市中心,臨近華西醫院,場地可使用面積不足千平,僅一個運輸道路,項目將技術創新也用到了平面布置中。依托BIM技術深化平面布置,合理規劃材料堆放,同時成立平面管理小組,確保施工正常進行。
在地下室施工階段,項目還創新建造了長約330米、寬2.5米的基坑可周轉鋼平臺運輸通道,大大緩解了現場場地困境。
2020年以來,項目進入沖刺階段,先后經歷了新冠疫情、夏季汛期、多專業穿插施工以及24小時作業等,項目勞動力最高峰達到750人左右,最終順利完成了竣工節點。“從去年開工到最終竣工,我們整個建設過程不到600天”。肖寧介紹,開工至今,項目在94天內完成了地下室封頂,222天內完成了主體結構封頂,比原計劃提前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