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攝周海攝

  陳向前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1月13日,從瀘州港發出的一艘貨輪江集運1211,正航行在長江航道湖北省宜昌段境內,預計一周左右抵達上海港,接著轉運上遠洋海輪,最終出口亞洲某國。這艘貨輪上的貨物可不“小”,有著瀘州港開港以來最大單件貨物的稱號,打破了瀘州港開港以來最大單件貨物吊裝紀錄。

  據瀘州港務有限責任公司市場營銷部負責人周海介紹,這是2020年12月瀘州港承接的瀘州市某企業發往亞洲某國的整套生產線設備。

  過去,瀘州港主要以集裝箱貨物為主,偶有鍋爐等體積大但重量不大的大件貨物,此次要發運的整套生產線設備分三批次發運,其中第二批次發運的設備中有一單件設備重達143噸。超出了瀘州港設計的港口單件最大120噸的吊裝能力,這也是瀘州港第一次發運超過吊裝能力的大件貨物。

  “獨立吊裝明顯不行,但應企業要求要進行整套設備發運,缺少某一件也不行,否則將對整個發運計劃造成困擾。”周海說。

  瀘州港務有限責任公司市場營銷部經理李生平進一步解釋道:企業設備出口時間緊,必須盡快趕到上海的港口上遠洋貨輪,如果中途變道去具備吊裝能力的港口,或是通過道路運送,其中涉及審批、安排引導車、開道車等流程,可能要耽誤企業設備運輸時間至少2個月;其次是運輸成本成倍增加,企業保守估計成本要增加10到20萬元。

  企業很急迫,港口也想助他們完成任務。周海介紹,去年12月,瀘州港接到任務后,就開始召集多部門進行專項方案研討,首要任務,就是要確認港口平臺承重和壓力的問題。

  周海坦言,一開始曾考慮用2臺汽車吊在前沿平臺進行吊裝,但使用汽車吊需要注意前沿平臺的壓力,2臺汽車吊自重、配重、貨重對前沿平臺的承重壓力大,前沿平臺很難負擔;且2臺汽車吊的費用也較高,最后采用港口120噸岸吊與300噸汽車吊“合作吊裝”的方式吊裝,簡單來說。是讓汽車吊放置在前沿平臺上,通過與岸吊同步吊裝,分攤貨物重量、減少岸吊壓力的方式來操作,沿用此方案,瀘州港也在1月5日完成此次創瀘州港紀錄的吊裝。

  據瀘州港統計,2020年,瀘州港已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5.5萬標箱、其中外貿5萬標箱。此次吊裝能力提升后,既有助于為需運送大單件的企業節約運輸時間和成本,也為瀘州港拓展大件設備吊裝業務打下一定基礎,接下來瀘州港將加強對港口吊裝設備的維保、改進,并優選采購先進的吊裝器具,提升瀘州港的吊裝能力,滿足更多作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