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祖明遠

  近日,四川省科技廳公布2020年第二批四川省瞪羚企業名單,總數62家中,綿陽共有9家,數量僅次于成都。

  瞪羚是一種善于跳躍和奔跑的羚羊,個頭不大,卻跑得快、跳得高。瞪羚企業就是具備這種特點的中小企業,通常是跨越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初創階段,未來有望成為“獨角獸”的企業。

  瞪羚企業的數量和質量,代表著地方科技創新發展能力。綿陽瞪羚企業的快速涌現,背后是綿陽近年來持續優化科技創新氛圍、厚植企業創新發展能力的各種探索,由此助推科技型中小企業實現“關鍵一躍”,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制定標準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翻看綿陽9家瞪羚企業的相關信息,突出的感受是:大部分企業主營業務保持高速增長,其中最高達到250%,突顯瞪羚企業的發展能力。

  綿陽的這類企業所以發展如此強勁,要從瞪羚企業的認證標準說起。四川省認定瞪羚企業的標準聚焦于兩個方面:成長性和創新能力,前者要求企業近三年總收入和凈利潤均保持正增長,且對近三年總收入復合增長率、凈利潤復合增長率有明確要求;后者對企業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強度、自主知識產權、人才團隊等設置相關要求。

  創新能力突出,在主營業務領域擁有技術優勢,具備高成長性,這一點在綿陽入圍企業中尤為明顯。

  2020年,江油四川陸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突破1億元,增速超過200%,而這種強勁勢頭,可以在一場活動中窺見一斑:2020年9月,在四川省第二屆節能環保品牌獎頒獎典禮上,該公司憑借一項礦熱爐煙氣余熱鍋爐技術獲得技術創新獎,也正是這項技術促成了主營業務“井噴”。

  在“一鳴驚人”前,這些公司都經歷了長時間的研發積累——9家公司大部分注冊于2014年前后,“科技創新不是一蹴而就,都要有一個成果轉化過程。”綿陽市科技局局長劉青川說。

  以四川九洲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研發生產衛星導航應用,先后在旅游、運輸、地災防控等領域進行創新探索,逐漸確定了現在的主營業務。

  提質增效 瞪羚企業脫穎而出

  在第二批瞪羚企業中,綿陽入圍9家,這與綿陽科技創新底蘊深厚息息相關。

  作為中國科技城,綿陽擁有一大批國家級科研院所,為推動實驗室內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的產業發展能力,綿陽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工作重點,特別是聚焦科技企業。經過多年發展,近年來,綿陽科技型中小企業穩定在1萬余家。

  2015年起,綿陽將質量與數量并重,啟動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提質增效行動。如果將科技型中小企業比作金字塔的地基的話,那么長虹、九洲這樣的大型企業就是金字塔尖。綿陽希望能從“鋪天蓋地”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中,涌現出更多“頂天立地”的“獨角獸”企業,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為該市創新發展貢獻更多動能。

  綿陽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構成一個系統性體系。以鼓勵企業研發為例,綿陽將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收入的比例,作為申報市級科技項目的前置條件之一。受此推動,綿陽產值4億元以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比例,由2014年的88.2%提高到2019年的97.39%。

  同時,綿陽加大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獎勵,其中市級獎勵為5萬-10萬元,而企業所在的縣市區至少按照1:1追加配套獎勵。

  重視研發已成為綿陽企業的標志性特色。據了解,2019年綿陽申報“研發費用加計抵扣政策”的企業達823戶,較2018年增長40%,其加計扣除額超過22.4億元,較2018年增長28%。這也推動了一批有沖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脫穎而出,成為瞪羚企業的后備力量。研發出體積更小、適用于自動化生產的陶瓷電容器,四川特銳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躍成為該領域的“領頭羊”,2020年該公司自建新廠房啟用,產能擴大10倍,產值有望提升400%。“現在全球電子產業500強與我們都有合作。”該公司負責人說。數據顯示,2020年綿陽每天有1.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注冊,每月有8.3家企業完成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

  精細扶持 為科技型企業賦能

  要從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為瞪羚企業,除關注研發、找準市場方向外,還有一些共性問題。綿陽科技局的統計顯示,科技型中小企業面臨的兩個問題主要是融資和人才。

  綿陽將此作為創新發展的當務之急,變扶持政策“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出臺了一系列科技金融、人才扶持政策。

  在融資服務上,綿陽優化了知識產權抵押融資流程,同時開創兩用技術交易機構,為技術的確權、融資和交易掃清障礙。近日,剛剛入圍瞪羚企業的綿陽某企業就收到了邀請:多家金融機構登門對接,有意投資該企業。

  為解決人才難題,綿陽成立了每年6000萬元的人才專項資金,發揮人才資金推動項目落戶、企業成長的“杠桿作用”。受此推動,2019年綿陽新增專業技術人才3萬余名,總數達到23.7萬名。

  “我們希望推動‘大中小’融通發展,做到高新技術企業和瞪羚企業‘俯拾皆是’,創新型領軍企業‘頂天立地’,而‘獨角獸’企業群星閃耀。”劉青川說,與2014年相比,綿陽市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由119家增至2019年的340家,到2020年,已達到44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