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 四川在線記者 江蕓涵

  四川在線記者1月18日從是四川農業大學獲悉,經過公開申報、分組現場答辯、三方機構評審、校學術委員會會評、校黨委常委會審議等程序,四川農業大學8位青年教師獲首批學科建設雙支計劃優秀青年人才培養專項資助,最高每年50萬元。

  此次獲資助的8位青年才俊中,既有曾在全球頂尖學術期刊《CELL》上發表文章的第一作者,也有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和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的負責人。

  “直接感受到了學校對年輕學者的支持!”1990年出生的徐定德是此次專項資助獲得者中最年輕的一位,他將在連續三年獲得每年15萬元的專項資金支持。徐定德具有農林經濟管理和地理學雙重學科背景,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19年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主要從事農戶生計與貧困、勞動力遷移效應、環境感知與行為響應方面研究。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其它縱橫向課題5項,主研農業農村部、四川省科技廳等省部級項目20余項。他表示,拿到這筆資助既是榮譽,也是壓力,會將錢主要用于到基層進行一手數據的搜集中,努力以成果回報學校,支持學校的一流學科建設。

  據了解,為加快學校一流人才培養,推動高質量成果產出,川農大新一輪學科建設雙支計劃增設“優秀青年人才培養專項”,培育資助具有穩定研究方向、良好科研基礎和原始創新能力,具備能夠獲準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國家自然科學優秀青年基金等“四青”人才以上項目潛質的青年教師。每年資助經費控制在500萬元以內,每年新增和連續資助不超過20人。

  “優秀青年人才培養專項”首次采用第三方學術評審,實行二級學科雙盲分類送審。由第三方學術平臺匹配校外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作為同行專家,從近5年學術業績、工作目標和發展潛力三方面進行診斷式評價。校科學研究與學術評定委員會結合三方評審結果,本著“寧缺毋濫、限額推薦”原則,通過票決遴選出10位候選人,上報校黨委常委會審議,最終確定了8位資助人并公示。

  以受資助人申請書為基礎,以至少1篇影響因子大于10的高質量論文產出為核心考核指標,8位資助人選與學校、院(所、室)簽訂了任務合同,施行“目標培養、揭榜掛帥、穩定支持、動態管理”的運行機制。受資助人年度考核合格將獲得連續資助,不合格暫停資助;項目支持周期3年;資助期滿考核不合格,將暫停層次申報資格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