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任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去年初,中組部、團中央選派了20名博士赴川開展掛職服務。一年來,他們分赴我省成都、自貢、遂寧、眉山、廣安、樂山、阿壩、甘孜、涼山等市(州)和省國資委、省衛建委、省經信廳、省投資集團,奮戰在疫情防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脫貧攻堅等“戰場”,為四川的發展奉獻己力。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第20批博士服務團共撰寫各類議案提案、調研報告和專業論文近90篇;為地方經濟、社會提出合理化建議約300條,被采納180條,產生經濟效益27.56億元;促成掛職單位、地區與派出單位建立各類項目和技術等合作協議29個;落地項目20個,實際到位資金44億元;舉辦培訓班、學術報告或專題講座43場次,培訓當地人才約2067人次,幫助引進人才(智力)82人次……
一年四川行,一生四川情!轉眼,第20批赴川博士服務團即將踏上歸程。離別之際,博士服務團成員寫下感言,講述自己與第二故鄉——四川間的不解情緣。
四川在線記者從中摘取了部分講述。一起來看博士們的“心路歷程”。
講述者: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遼寧省分行營業部副處級干部 佟碩
掛任崗位:遂寧市安居區委常委、副區長
感言
無問前路去何方,此心安處似吾鄉

未曾想到一念入川,便是一千多個晝夜交替的初心堅守、矢志不渝;未曾想到一時結緣,便在安居區125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埋下了鄉愁的種子、俯首皆是;也未曾想到一步邁出,便是在巴山蜀水20個市州、108個區(市)縣間留下了數不盡的尋路足跡、步涉四方。
感懷于偉大事業的使命召喚。掛職期間,能在脫貧攻堅這項偉大的事業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經歷和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感動于治蜀興川的磅礴奮進。腳上沾滿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在這個過程中,我真正觸摸到鄉土中國的真實溫度,感受了四川發展的強勁脈搏。
感激于組織部門的關懷培養。博士服務團成員在掛職期間有堅強的組織保障,能夠迅速融入地方,進入工作角色,參與決策,解決問題,全方面獲得鍛煉。
感謝于家人的默默支持。三年的時間里,我初為人父,但是因為遠在距離沈陽2400公里外的四川遂寧掛職,錯過了孩子的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學語、第一次站立、第一次行走。這期間,妻子意外骨折,也是因為工作原因,我不能第一時間及時趕回探望陪伴。幼小的孩子、受傷的妻子,肩上的責任、手中的工作,“抉擇”兩個字力重千鈞。因為妻子的支持和理解,讓我可以在艱難的取舍中選擇了后者。
巴山巍巍,蜀水濤濤,昨曦今夕,歸去來兮。曾經對自己結束掛職時所交出答卷的分數有過百次的評估,對此時的心境有過千般的臆想,也對最后的感言打過萬次的腹稿,但是真的到了即將結束的時候,試圖用文字去表達時,才發現其不能承受之重。大愛無聲,真水無香,我已將三年的思緒情愫感懷,播種在了安居這片湖光山色的土地上。無問前路去何方,此心安處似吾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