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鈺汶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農歷新年越來越近,不少人的話題卻從“買幾號的票”,變成“今年回不回家過年?”自元旦后,“非必要不返鄉”“就地過年”等話題討論熱度逐漸攀升。

臨近春節,重慶小伙趙慶的奶茶店生意越來越好。劉鈺汶攝。臨近春節,重慶小伙趙慶的奶茶店生意越來越好。劉鈺汶攝。

  1月11日,四川省政府便發布指南要求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工作人員帶頭在川過節,出省須報單位同意,可實行彈性休假;提倡務工返鄉人員在條件允許情況下留在工作所在地過年;早在1月8日,瀘州疾控中心也發出健康提示,近期若非必要不出瀘,并提倡就地過年;1月19日,瀘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2021年1號通告,春節期間,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工作人員帶頭就地過節,外出須向單位報告并經同意。動員廣大群眾就地過節,非必要不外出,不到境外和國內中高風險地區。除了我省“要求”帶頭就地過節的人群之外,提倡或動員就地過年的人群“相對”擁有“回家自由”,他們是如何選的?

  從1月14日到19日,記者隨機采訪遼寧、重慶、貴州、江西、云南等地的40位在瀘“打工人”,行業覆蓋個體經營、服務業、制造業、企業單位的,選擇就地過年的比例為67.5%(27人),選擇回家過年比例為22.5%(9人),目前還沒有做出決定的占比達10%(4人)。

正在美發店工作的95后云南小伙戚衛。劉鈺汶攝。正在美發店工作的95后云南小伙戚衛。劉鈺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