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實施長江鱘親本放流,以期逐步重建長江鱘野外種群,對加快推動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改善,拯救珍稀特有魚類,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有重要意義。”長江所相關工作人員說。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長江鱘亦稱達氏鱘,是一種淡水定居性魚類,其體重最重可達40公斤。長江鱘已有1.5億年歷史,是長江獨有珍稀野生動物,僅分布于中國長江干支流,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據農業農村部官網消息,在2018年7月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介紹,長江鱘是我國特有的物種,而且僅在長江流域發現,主要在金沙江下游和長江中下游、干流以及主要支流。20世紀末,長江鱘的自然繁殖活動就停止了,近年來長江鱘的野生種群已經基本絕跡,人工保種的野生個體也只有約20尾。

對長江鱘的拯救行動一直在進行中。為了保護長江鱘,2018年5月,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長江鱘拯救行動計劃》,并在四川省宜賓市實施了最大規模的增殖放流活動。
2019年3月2日,中科院會同農業農村部、四川省農業廳等部門在四川宜賓放流數百尾長江鱘親鱘個體。
2021年1月4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第四十二條明確,國家鼓勵有條件的單位開展對長江流域包含長江鱘在內的水生野生動植物生境特征和種群動態的研究,建設人工繁育和科普教育基地,組織開展水生生物救護。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宜賓市人民政府、敘州區農業農村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長江所)、宜賓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宜賓所)、江安縣長江鱘協助巡護隊等單位代表參加了1月21日舉行的放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