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觀察 劉煜瑞 四川在線記者 鄭志浩
“一審審結涉及31個省市、約20萬受害人、涉案受損金額達8億元的‘蜀桑源’網絡集資詐騙案,17名被告人被依法判處十八年到二年不等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責令退賠損失……”這是1月21日,在內江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內江市中級人民法院代理院長鄭治作《內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時提的一個案例。
據了解,2020年內江市各級法院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縱深推進“六個實質化”,全年共受理案件40136件,同比下降2%;結案39615件,結案率98.7%,同比增長4.5個百分點。全市法院重點審判質效指標居全省法院一流方陣。
“蜀桑源”網絡集資詐騙案的審結充分體現內江市法院參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決心。鄭治介紹,2020年,內江市各級法院聯合簽訂《內江市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合作備忘錄》,開展涉金融債權和金融犯罪案件專項執行活動,共審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1351件,非法集資案件20件,執行到位1.5億元。
2020年,圍繞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內江市各級法院還積極參與“問題樓盤”化解處置,“沱江流域禁捕退捕”和“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等工作,提出法律建議;在法治助力脫貧攻堅方面,妥善審結涉農村土地承包權、經營權等糾紛案件243件,依法懲處涉農職務犯罪3件3人。
2020年,內江市各級法院審結環境資源案件237件,公益訴訟11件,穩妥調處內江市首例民間組織起訴大氣污染民事公益訴訟案,內江市中院被評為全省法院環資審判工作先進集體。
鄭治表示,為服務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內江市各級法院還與重慶、自貢等地法院簽訂司法協作協議10份,明確20余項協作內容,2020年聯合開展跨域立案、代為送達、委托執行等事項4536件次,實現司法互助常態化。其中,隆昌、榮昌兩地法院還簽訂區域訴源治理及轄區接壤法庭司法互助合作協議,建立成渝毗鄰地區司法協作“橋頭堡”,聯合提供標準、便民的司法服務;同時與四川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高校簽訂院校合作協議,聯合開展川渝兩地人身損害賠償標準、院庭長監督管理等課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