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陳碧紅 張彧希
繼2007年成都經濟總量首破3000億元臺階后,時隔13年,四川再次迎來第二個3000億城市俱樂部成員。
1月21日,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2020年四川經濟形勢發布會上,省統計局副局長熊建中透露,去年我省分別新增3000億、2000億、1000億市州各一個,依次為綿陽、樂山和廣元。至此,我省經濟總量超過千億的市州數量達到16個。
為來之不易的3.8%正增速貢獻力量,我省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哪些亮點?
干支協調發展
區域間落差減小,經濟空間格局從“極核”向“擴散”轉型
“三個千億臺階各新增一名成員,全省區域經濟格局總體就形成兩個3000億以上、六個2000億以上,共計十六個超千億的市州,區域協調發展態勢明顯。”熊建中分析說。
繼成都之后,綿陽率先沖破3000億元大關,備受關注。當天下午,綿陽庚即舉行“2020年綿陽市經濟形勢新聞發布會”,現場,綿陽市統計局局長賈智艷用“5年跨越2個千億臺階”來形容過去5年綿陽經濟的快速發展。
從綿陽到樂山再到廣元,隨著越來越多的市州加入到千億俱樂部,我省區域之間差距不斷減小。
“這充分說明‘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取得實質性成果。” 西南交大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區域經濟研究會會長戴賓認為,16個千億俱樂部成員亮相,透露出兩大重要信號:一是“主干引領帶動、多支競相發展、干支協同聯動”表現突出,協調發展態勢形成;二是四川經濟空間格局從“極核”向“擴散”轉型,除成都外,次級中心的雛形開始顯現。
“區域落差減小,意味著未來整個產業布局、資源配置將更加合理化,空間組織方式和效率將進一步得到提高。”戴賓說。
在省社科院研究員盛毅看來,干支加快協調發展,離不開兩大主因:一方面是省委“一干多支”戰略深入實施,進一步明確“一干”的范圍和“多支”著力的重點,同時鼓勵7個城市爭創省域經濟副中心,推動了各城市競相發展格局,分類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也進一步強化了區域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省進一步加大要素向有承載能力中心城市集中的力度,同時加大西部科學城建設、推出城市新區建設,以及與重慶毗鄰地區合作平臺建設等,讓重點開發地區承擔了更多的經濟發展任務,深化了區域間的分工協作,使政策措施實施的效果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