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什么是場所碼?
場所碼是“四川天府健康通”平臺中的一個特色應用,是對重點場所進行疫情防控管理的重要手段。重點場所經營管理人員可向平臺申請“場所碼”,將生成的場所碼保存下來后打印,張貼在卡口位置,供群眾掃碼核驗。
在使用時,重點場所管理人員要核驗掃碼人的掃碼結果,掌握其個人健康狀態。根據“紅碼禁止、黃碼限制、綠碼通行”原則和場所相關管理規定,確定是否放行。掃碼核驗可以記錄人員時空軌跡,用于“潛在風險人員”的軌跡追溯。
問:如何實現三色碼動態管理?
據了解,“四川天府健康通”實施“紅碼、黃碼、綠碼”三色健康碼,并按照“紅碼禁止、黃碼限制、綠碼通行”的原則進行動態管理。

當群眾的健康碼是紅碼時,應按照疫情防控相關規定立刻采取相應管控措施。如果確診病人、疑似病人,要立刻安排到定點醫療機構醫治;如果是無癥狀感染者,要立刻安排到定點醫療機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如果是治愈出院人員且處在康復期,要安排進行集中隔離或居家醫學觀察;對密切接觸者等其他類別的紅碼人員,各地各部門原則上也要對其實施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如果該紅碼人員近期有境外旅居史,在集中隔離期滿后,各地各部門原則上還要督促其進行7天居家醫學觀察,在7天內不參加聚集性活動。此外,對“紅碼”人員,要嚴格實行“點對點”運送,全程封閉管理。
當群眾的健康碼是黃碼時,應限制其進入學校、養老院、福利院、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監所等特殊場所,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等室內場館,影劇院、游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閑場所;黃碼人員全程正確佩戴口罩,允許乘坐出租車、網約車等交通工具。“黃碼”人員限制進入重點場所,如持有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在做好體溫監測、個人防護的情況下,可自由有序流動。
當群眾的健康碼是綠碼時,代表他們可以自由出入公共場所,不得對其正常流動作疫情防控措施限制。
問:如何實現變碼?
據了解,“紅碼”人員結束集中隔離或居家醫學觀察后,其“健康碼”轉為“黃碼”或“綠碼”。
因發熱癥狀賦“黃碼”的人員,若無流行病學史,在核酸檢測呈陰性或發熱癥狀消除后,其“健康碼”變為“綠碼”。
群眾若對健康碼顏色有疑問,可線上查詢變碼原因,若因自主申報錯誤導致的健康碼顏色異常,24小時內據實可以重新申報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