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3日,南充市嘉陵區(qū)李渡嘉陵江大橋正式“上崗”1個月。橋上,車來車往,便捷的交通徹底解決了兩岸近5萬名居民“過江難”的問題。橋下,誕生于明洪武元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居四川內(nèi)河碼頭之首的李渡碼頭悄然落幕。
“現(xiàn)在到李渡鎮(zhèn)上去辦事,騎摩托車走大橋幾分鐘就能過江了,方便得很。”李渡鎮(zhèn)竹林灣村黨支部書記雷云以前到鎮(zhèn)上辦事都得坐渡船,一來一回要花幾個小時,霧大、漲水的時候渡船還要停航,兩岸百姓出門辦事很不方便。和雷云一樣,生活在李渡鎮(zhèn)的楊仁杰這些天也很舒心,他家的莊稼地大部分都在江對面,每次出門打理莊稼都要坐船渡河,如果遇上嘉陵江夏季漲水,渡船停航,就只能繞很遠的路過去,“橋通了,去對面干活方便多了。”
全長1.43公里,主橋長948米,橋?qū)?6.5米的李渡嘉陵江大橋是四川省渡口改橋的重點工程,也是南充市重點交通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項目。大橋于2017年12月21日開工,參建人員相繼克服了2018年特大洪水、2019年超長雨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困難,終于在2020年12月23日實現(xiàn)了通車。
李渡碼頭因水而生,起于明朝,位列我省內(nèi)河航運線上五大碼頭之首,也是嘉陵江南充段客運量最大、最繁忙的渡口,年客流量近100萬人次。“該碼頭于1月6日按規(guī)定予以撤銷。”嘉陵區(qū)地方海事處處長費文華介紹說,大橋建成前坐船過江是當(dāng)?shù)厝罕娡鶃砑瘟杲瓋砂蹲钪匾慕煌ǚ绞剑捎谑芗瘟杲痨F、汛期、洪水等影響,老百姓過江安全隱患突出,出行相當(dāng)不便。
1月5日下午,當(dāng)天正值李渡鎮(zhèn)的逢場天,得知碼頭將撤銷,前來乘船過江、感受最后渡船的當(dāng)?shù)厝罕娊j(luò)繹不絕。“今天我是專門來坐渡船過江的,算是與李渡碼頭、渡船作‘告別’吧。”在渡船船艙內(nèi),當(dāng)?shù)匾晃焕钚沾迕窀嬖V記者,他是土生土長的李渡人,乘渡船過江是他從小到大的主要交通方式。
李渡嘉陵江大橋的建成貫通終結(jié)了長年以來兩岸交通不便的歷史。李渡碼頭走過600年風(fēng)雨,在2021年退出江湖。
張娟婷 樊俊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向雨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