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記者 羅敏
“全省水生態環境質量從“十三五”初期在全國31個省(市、區)排名第19位躍居全國第8位?!?月26日,記者從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2021年首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我省87個國考斷面優良率98.9%,較“十三五”初期上升26.4%,在全面完成國家下達“消劣”目標基礎上,進一步實現V類水質斷面全面清零,10個出川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優良標準,岷江流域首次實現全面達標,全省水環境質量創“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

如此大幅進步的成績,四川是如何做到的?會上,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雷毅從四個方面給出答案。
狠抓成都錦江達標攻堅 20年來黃龍溪斷面首次達標
錦江是流經成都市這座千萬人口超大城市的河流,錦江的兩大支流府河、南河及其支流長期污染嚴重。近年來,省、市兩級黨委政府聚焦突出問題有力攻堅,錦江水質逐年改善。2020年初,為攻克岷江流域最后一個“不達標”國控斷面,成都市實施了黃龍溪斷面達標攻堅行動。經過一年努力,黃龍溪斷面由2019年同期IV類改善到Ⅲ類水質,氨氮、化學需氧量、總磷濃度同比分別下降70.4%、13.7%、25.8%,20年來府南河黃龍溪斷面首次達標,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持續鞏固沱江治理成效 “優III好水”比例達到93.8%
沱江曾經是我省污染最重的主要河流,近年來通過加強治理,水質持續向好。該流域圍繞推進問題整改、提升污染防治能力、加大資金投入、強化科技支撐等7大任務有序推進。創新提出了枯水期重點小流域精準管控,通過緊盯枯水期關鍵時段為全年水質改善奠定基礎,威遠河、球溪河、瀨溪河等小流域成功實現達標。沱江流域16個國考斷面“優III好水”比例達到93.8%,較“十三五”初增加81.3個百分點,創“十三五”最佳水平。
推進川渝跨界河流聯防聯治 銅缽河水質由V類改善為IV
為共同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切實保障長江川渝段水生態環境安全,我省與重慶市多次聯合巡河督導,簽訂深化川渝兩地水生態環境共建共保協議,在銅缽河啟動聯防聯治試點,銅缽河水質由2019年同期的V類改善為IV類。此外,持續推動瓊江治理攻堅,2020年瓊江新設省級河長一名,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大,跑馬灘、光輝兩個國考斷面穩定達標,白安河、姚市河、鴛大河等主要支流持續改善。
積極推動黃河赤水河保護 云貴川三省協同立法
我省編制四川省黃河流域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圍繞“水源涵養”謀劃重點項目,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增強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功能。在赤水河流域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試點,完善流域生態補償管理機制,有效補齊赤水河流域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赤水河流域三省協同立法。目前黃河、赤水河干流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