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聲:便民信息的宣傳

  應該更長期更精準

  經過此事之后,魏先生對相關政策更加熟悉。但他也認為,不少民眾不知道申領居住證應首先進行登記,等到需要使用居住證時“臨時抱佛腳”已來不及,尤其遇到子女“幼升小”至公立小學等情況,報名窗口期往往只有一個月甚至數十天。魏先生建議戶籍管理部門加強對相關登記和居住證申領政策的宣傳,讓有需要的人員及時掌握,享受便利。

  對于魏先生的建議,一些專家學者也表示認同。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建平

  類似居住證申領條件、辦理期限這類信息屬于“便民信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相關職能部門應主動加強宣傳,以滿足公眾知情權。

  不能僅在法律法規頒布前后或其他特定窗口期進行宣傳。還應將這種宣傳工作做得更精準,更長期,比如在人口流出較多的鄉鎮,人員密集的公交車、高鐵、汽車站、火車站等地長期設置宣傳點位,通過視頻、短信、宣傳單等多種形式告知流動人員相應政策。

  1月25日,在遂寧市火車站,工作人員與旅客交流中, 胡志強 攝(視覺四川)

  近年來,《民法典》等一大批跟公眾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法律法規頒布實施,王建平認為,這對我們開展普法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手段可以更多,渠道可以更廣,主體可以更多元。”王建平舉例道,相關職能部門假如無暇顧及宣傳工作,不妨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方式,鼓勵、組織志愿組織等社會力量深入鄉村、城市社區、居民小區、企業等場所開展法律法規宣傳,讓居民更加便捷、及時地獲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