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眉靈
去年底今年初,四川10余條高速公路(路段)建成通車,通車里程邁上8000公里新臺階。這些高速公路,既有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開放發展的省際大通道,也有支撐民族地區穩定奔康的扶貧大動脈。
這些高速公路,規劃設計有哪些創新?四川在線記者走訪了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公路設計院”)。

強化科研攻關 因地制宜破難
1月1日,巴中到萬源的高速公路通車,讓“中國紅軍之鄉”通江有了第一條貫穿全境的高速公路。
穿行秦巴山區的高速公路,隧道不少,多穿越滑坡體、斷層破碎帶、瓦斯地層、巖溶地層等不良地質。其中,長5公里的王家巖特長隧道是全線控制性工程,是一座高瓦斯隧道。襯砌防水板全封閉、冷粘法搭接防水卷材、加強超前預測預報……在綜合性手段外,針對瓦斯隧道施工,技術人員強化科研攻關,獲實用新型專利2項,成功打通該隧道。
汶馬高速,架起了通往馬爾康的高速大通道,它穿越了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西北邊緣交錯接觸帶,建設面臨“五個極其”的難題,長達13公里的獅子坪隧道更是全線“腸梗阻”。
“線路選擇走向是關鍵。”四川公路設計院汶馬高速項目負責人介紹,設計人員精心優選路線總體方案,結合現場調查、地形地物、地方規劃、地質水文等影響因素,擬定了15段共24條進行同精度路線比較,以及7段14條非同精度路線方案比選;在獅子坪特殊困難路段,更是研究區域所有路線總體方案,擬定了7個方案比較,最終優選了繞避庫區災害和斷裂影響的線位方案。針對重點路段的路線總體方案,進行了6個特重大工程技術專題的研究,解決了7項重大關鍵性技術問題。
破難,不僅體現在山區高速。在平原地區,如何平衡高速公路和城市發展用地需求?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高速公路的天府新區核心區路段采用上下共走廊設計,上層是高速公路,下層為城市快速路通道預留空間,節約占地約1300畝,也為城市發展留下珍貴的通道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