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膨大期遭凍害,產量影響大
1月初的持續霜凍天氣發生時,榮縣秋馬鈴薯正值膨大期。據了解,馬鈴薯塊莖膨大期是光合產物向地下新生塊莖轉移,決定馬鈴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塊莖的體積和重量開始迅速增長。而此時遭遇凍害,好比給正在升起的火苗當頭潑了冷水。
而往年這個時間榮縣秋馬鈴薯已經基本成熟上市,為何會形成眼下的局面?原來,由于今年氣候特殊,秋季雨水較多造成土壤墑情不適宜播種而錯過了9月最佳播種期,總體播種后延了一個多月。再加上入冬以來持續的低溫天氣使得秋馬鈴薯生長緩慢,才在膨大期遭遇了凍害。
“根據不同凍害程度,產量均有一定影響,其中最嚴重的每畝產量低至2000斤。”但旭平告訴記者,榮縣秋馬鈴薯正常年份每畝產量在5000斤左右。“我一共種植秋馬鈴薯約200畝,其中大部分沒來得及做防凍措施,預計要減產40萬斤。”說到這里,李勇嘆了一口氣。

薄膜覆蓋后的秋馬鈴薯地 杜鎧兵攝
應對:提早播期,覆膜保護效果好
“接到農業和氣象部門的預警后,我就買來薄膜連夜進行覆蓋,然而第一天剛剛蓋完四十來畝,第二天就發生了霜凍。”李勇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仍有些遺憾。
來到李勇的秋馬鈴薯地里,記者看到一道明顯的分界線,經過薄膜覆蓋的秋馬鈴薯植株依然旺盛,除了頂部有少量葉片受損,整體并無大礙。而以薄膜覆蓋不到的地方為界,另一邊的植株完全死亡腐敗。“事實證明,塑料覆膜對抵御霜凍具有顯著效果,明年我一定要擴大應用。”李勇說。
而此次凍害較為嚴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秋馬鈴薯播種的后延。但旭平認為,嚴格把控播種期將有利于在每年的霜凍高發期之前成熟上市。因此,但旭平建議,秋馬鈴薯應盡量在9月完成播種,如遇墑情不好,也可以提前做好土地平整、施藥施肥、起壟等準備工作,一旦墑情適宜,就抓緊集中播種,壓縮播種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