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選擇怎么走?

  交通可率先突破 合力打造產業集群

  《綱要草案》在劃定區域經濟格局的基礎上,對每個區域的重點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產業和公共資源配置都進行了明確,如成遂南達經濟帶不僅要依托成達萬高鐵、達成鐵路和沿線高速公路等重點基礎設施,還明確了推進生產力沿高鐵通道優化布局,推動能源化工、先進材料、機械汽配、綠色食品、絲紡服裝等產業轉型發展。

  “交通是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經濟布局的先決條件,也是兩地最需要也最容易率先突破的領域。”四川省政協委員、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張祖濤認為,川渝兩地要盡快共同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發展規劃》,并注重上下規劃、各專項規劃之間的有機銜接,特別要注重超前規劃補齊高鐵短板,提前規劃與京、滬兩地相通的第二高鐵快速通道。

  易志隆認為,川渝交通網絡密度低,也導致對兩地產業支撐有限,再加上缺乏統籌規劃,兩地產業結構高度相似、惡性競爭。他建議,兩地在解決共建交通通道的同時,要加快共建互聯互通的產業通道,以此為基礎,依托成渝在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方面的優勢,合力打造世界級的汽車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及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四川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副主席胡景壽建議,優化產業和公共資源配置時,發揮政府部門引導作用,也要發揮民營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承接國際、沿海轉移產業時,要充分發揮民營企業靈活優勢形成配套產業鏈、供應鏈,以此帶動孵化一批成長性好的外向型民營企業。

  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正需要成渝這種合力。張祖濤通過個人提案建議,可通過線上供需信息平臺和線下對接活動等多種方式,提升兩地整車企業在成渝地區的零部件本地采購率,也可以通過智能化協同設計和制造,成渝汽車產業鏈供需信息對接,推進成渝地區汽車產業協同發展,控制成本實現供需配套、補鏈成群、互利共贏。

  協調發展如何推?

  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 爭取國家政策協同

  “前不久,川渝兩地稅務部門聯合制定了稅收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比如,在推進政策執行標準化方面,今年重點是拓展成渝地區統一執行口徑的稅收政策范圍,協同規范西部大開發等政策適用問題等。”四川省政協委員、國家稅務總局四川省稅務局局長李杰說,他今年關注的重點是如何建立川渝稅務高效率的協同機制。

  推動區域協調、協同發展,也是《綱要草案》對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劃出”的重點?!毒V要草案》明確了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夯實縣域經濟底部基礎、強化川渝毗鄰地區合作等多項措施來推動協調發展。

  “行政區內部可以通過政府引導來推動協調發展,跨行政區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調發展則要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彼拇ㄊ∪舜蟠怼V安市財政局局長屠明春認為,這是促進成渝地區協調發展的牽引性改革。川渝兩地可以共同向國家爭取對跨行政區的建設用地指標、稅收分成、主要經濟指標統計核算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在他看來,前期川渝兩地財政部門實施的跨區域合作項目產生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及其附加收入可進行財稅利益分享等自發探索經驗,也可借鑒。

  “協同的重點是政策協同?!焙皦壅J為,川渝在充分對接、評估基礎上,應由國家層面牽頭制定統一的投資、財政、稅收、金融和要素成本政策,推動兩地共同遵循、協同共享,避免同質化惡性競爭?!氨热缈梢誀幦覍Υㄓ宓貐^實施高層次人才稅費特別政策,對其買房、子女就學等納入個人所得稅稅前抵扣,用地方留存部分采取結構性返補等措施降低實際稅率,吸引人才。”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民建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曾志遠建議,可以先在一些重點要素領域進行改革,比如可以通過川渝跨區干部交流、兩地高校和研究機構合作,以整體思維規劃成渝人力資本的引進、流動和配置,首先協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部的人力資本培養、發現、配置和激勵,然后由內及外,構建成渝域內域外相互促進的人力資本循環,實現內外循環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