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
將從完善保護體系、開展生態修復、鞏固生態補償等7個方面發力
保護濕地資源,四川下一步怎么干?將從以下7個方面發力。
管控面積總量。全省濕地實施總量管控,確保濕地資源不減少。進一步加強濕地自然保護,確保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57%,著力提升濕地生態功能,確保全省濕地野生動植物種不減少。
完善保護體系。大手筆、高標準、高水平、精品化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爭創國家濕地公園、省級濕地公園,積極推薦國際重要濕地、國家重要濕地,嚴格審定省重要濕地,加快建設小微濕地,逐步健全濕地分類分級保護體系。
開展生態修復。規劃在川西北高原濕地、四川黃河流域、大若爾蓋地區修復退化濕地30萬畝,恢復長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沿岸灘涂濕地10萬畝,開展成渝雙城經濟圈生態廊道濕地保護修復工程10萬畝。
鞏固生態補償。“十三五”期間,四川省率先在若爾蓋、長沙貢瑪國際重要濕地和理塘、稻城、紅原、松潘4縣域內重點區域開展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擴大補償范圍、提高補償標準,鞏固項目成效。
若爾蓋花湖
提升保護能力。我省將探索建立省級濕地資源監測平臺,分區域建設省級濕地動態監測站點,健全完善濕地科研監測體系、宣傳教育培訓體系、保護法律體系,推進“濕地+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制定濕地保護和修復工程建設地方技術標準、規范。
仁壽黑龍灘國家濕地公園
探索資源利用。在全面保護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可利用區域以及具有特殊景觀價值濕地區的綠色發展,通過精品化、差異化的濕地旅游業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健全保障機制。四川將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組織領導,形成濕地保護管理合力。積極支持并全力落實即將出臺的濕地保護法,切實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