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建?

  打造全鏈條專業化“法治生態圈”

  天府中央法務區怎么建?規劃明確了定位和建設目標:打造立足四川、輻射西部、影響全國、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律服務高地。

  “高地”建設離不開產業支撐。前期,省委政法委牽頭會同成都市委政法委、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編制完成《天府中央法務區建設總體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在產業策劃上,天府中央法務區將構建“平臺驅動層、核心產業層、關聯功能層、衍生配套層”的“法治生態圈”。

  平臺驅動層:以司法及司法行政服務機構的進駐為引領,整合法律教育和法律研究資源,搭建國際化公共法治創新平臺。核心產業層:聚焦律師、公證、仲裁、司法鑒定四大產業,招引世界級和國內、省內頂尖法律服務機構入駐,創新做好知識產權、國際商事糾紛、國際投資糾紛等“專業+涉外”特色法律服務細分領域。關聯功能層:補全會計、稅務、資產評估等關聯產業功能,形成全產業鏈的生態系統。衍生配套層:以滿足各類法律服務機構商務需求為導向,加快布局會展、酒店等配套服務,構建功能完善、高端優質的生產性服務體系。

已入駐天府中央法務區的律政公證處。已入駐天府中央法務區的律政公證處。

  與產業布局同步規劃的是空間布局。

  曹代學介紹,天府中央法務區將規劃形成“一心一帶多點”的空間布局。“一心”即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一帶”即高端法律服務產業發展帶;“多點”即多個法治文化交往節點。

  “我們接到建設任務后,第一時間選取倫敦金融城、紐約曼哈頓、新加坡濱海灣等世界級城市的法律服務集聚區,做了大量實證研究。我們發現,這些法律服務集聚區呈現出一些共同點,在空間形態上,與高能級的商務區存在顯著的伴生關系,在布局特征上,相對集聚分布在地標景觀周邊和軌道交通沿線。也因此,天府中央法務區建設選擇以天府中央商務區為主要載體;并以TOD為中心打造貫穿天府中央商務區的高端法律服務產業發展帶。”天府新區總部經濟局上述負責人介紹,為支持天府中央法務區建設,成都對青島路TOD站點的一體化設計可謂“精雕細琢”,對周邊產業規劃和配套需求進行了多次研究論證,并對已梳理出來的法務區建設需求進行了細化完善。

  “新區”建設,政策先行。

  四川在線記者了解到,省司法廳已制定了《關于開展律師事務所聘請外籍律師擔任外國法律顧問試點工作的實施辦法(試行)》,將推進中外律師交流,提升四川涉外法律服務水平。天府新區也將從落戶獎勵、租賃補貼、稅收貢獻獎勵等十大方面,對入駐天府中央法務區的企業、人才等給予政策激勵,以期吸引高端法務資源向天府中央法務區聚集。

  建得如何?

  20多家機構入駐,虹吸效應初顯

  2月5日當天,天府中央法務區綜合服務中心也同步啟用。這是天府中央法務區的先期入駐載體,已有20多家機構首批進駐,包括政法服務窗口單位,有較大影響的律師、公證、仲裁、司法鑒定等法務機構,市場監管、知識產權、會計等涉法務機構。

天府中央法務區沙盤。天府中央法務區沙盤。

  “這是當前天府中央法務區建設的成果之一。”綜合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最大的特點即是辦事“只跑一次腿、只進一個門、只找一個人”,實現“一站式”業務辦理。

  四川在線記者在天府中央法務區檢察服務中心了解到,該中心設立了辯護與代理接待、案件受理、法律咨詢窗口,還設有知識產權檢察專班辦公區和企業服務大廳,履行四川省人民檢察院、成都市人民檢察院和天府新區人民檢察院部分檢察職能。“在這里,通過一個窗口,即可實現全省三級檢察機關的‘一站式’服務。”省檢察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這樣的布局讓天府中央法務區的虹吸效應初顯。

  “律所的工作需要和相關法律機構打交道,這些機構相對聚集,從物理距離來說,辦事更便利了;從‘化學作用’來說,各機構在協作中能相互促進,提升業務水平。”陳巍表示,這也是通商成都分所選擇落戶天府中央法務區的原因之一。

  天府中央法務區的建設也吸引了律政公證處的目光。

  “我們在這里設立的公證辦證中心和全球數字律政公證服務平臺已經投入運行。全球數字公證服務平臺可實現遠程辦理,并能與外國公證人和國外法律機構通過網絡協作辦理公證業務。目前,我們已經與美國、日本、法國、加拿大、英國等20多個國家30余家法律服務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國際領域的民商事活動提供了便利。”該公證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更多規劃正在“走入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