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袁城霖

  “五年來,我們綜合施策穩增長,經濟實力大幅提升。”2月5日下午,達州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公布了“十三五”時期工作成就,經濟總量由1367億元增至2118億元,年均增長8.1%、高出全省1.1個百分點。。。

  一串亮眼的數字是達州交出的“成績單”。工作報告中提到,“十三五”以來,達州搶抓重大發展機遇,沉著應對風險挑戰,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

  GDP年均增長8.1%,經濟實力大幅提升

  2015年,達州地區生產總值1367億元。五年來,達州直面經濟下行壓力,精準施策,打出穩增長系列組合拳,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118億元,年均增長8.1%。

  再看縣域經濟,7個縣市區經濟總量全部跨入“百億”行列,其中,1個縣GDP超過400億元,4個縣GDP超過300億元,3個縣躋身“西部百強縣”,2個縣被表彰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業占比逼近50%

  不止經濟總量增速快。五年來,達州制定實施工業轉型升級、服務業提檔升級等措施,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2.5:39.1:38.4調整為18.6:34:47.4。

  印證發展質量的還有,凈增“四上一新”企業1350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凈增312家、總量達807家,傳統重化工業占比由82%降至58%,服務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年均增長8.3%,高新技術企業達97家、年產值達400億元,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50%提升至58%。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中心城區規模框架達“雙130”

  省委支持達州建設川渝陜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達州提出到2035年建成“雙300”城市(即中心城區建成面積達30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300萬)。

  截至2020年,達州中心城區規模框架達“雙130”;于城市內部,金南大橋、鳳凰山隧道、環城路二期等“五橋六路”基本建成,蓮花湖、運動公園、梨樹坪等24個城市公園建成開放,老城區道路黑化、燃氣改造、地下管網整治以及農貿市場、大北街等環境提升打造全面完成,城市環境大幅提升,還取得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提名資格。

  城鄉面貌變化,還體現在全域納入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5個縣城擴容提質,常住人口保持穩定增長,城鎮化率由41%提升至48.2%,新建美麗宜居鄉村1529個,通川區成功創建全省首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區。

  發展條件持續改善,高速公路里程位居全省第三

  “十三五”以來,達州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全面提速,鐵公水空立體打造。

  達萬、達巴鐵路擴能改造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成達萬高鐵開工建設,西達渝高鐵正式落地,西進東出、北上南下“十字”高鐵樞紐基礎奠定;南大梁、營達、巴萬高速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里程547公里、居全省第三。

  同時,開江至梁平、鎮巴經達州至廣安高速開工建設,城口經宣漢至鄰水、通江經宣漢至開州等高速列入國省規劃,“一環三縱六橫二支”高速網加速構建,共升級改造國省干線493公里,新改建縣鄉油(水泥)路1.1萬公里。此外,達州金埡機場大力推進,渠江風洞子航電工程開工建設。

  水利、能源、信息等與發展相關的基礎設施擴面升級,土溪口、固軍等“2+6”大中型水庫建成5個,天然氣年產達130億立方米,普光至萬源長輸管線基本建成,市級云計算中心建成投用,實現4G網絡覆蓋率達100%,5G網絡覆蓋主城及各縣城。

  三大攻堅戰縱深推進,71.6萬人全部脫貧

  2020年,達州脫貧攻堅目標如期完成,71.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個縣市區全部“摘帽”,82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5.25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防治污染方面,達鋼“白煙”、城市黑臭水體、道路揚塵、達成鐵路沿線等污染有效整治,火車東站和定點屠宰場關閉搬遷,主城區殯儀館搬遷扎實推進,應急備用水源、第二水源、環保產業園等加快建設,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和295個城鎮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松材線蟲病三年攻堅防治成效明顯,新增城市綠地6.2萬畝、完成營造林17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5.3%。

  民生福祉不斷改善,城鎮新增就業17萬人

  “十三五”期間,達州堅持將財政支出的70%用于民生,累計投入1434億元。強化就業和社會保障,城鎮新增就業17萬人,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分別覆蓋557萬人和409萬人,城鄉低保覆蓋40.5萬人、保障水平持續高于全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