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鈺汶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瀘州觀察 陳向前 攝影報道
今年春節,“就地過年”成2021年新熱詞。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合理有序引導群眾就地過年,疫情高風險地區群眾均應就地過年,中風險地區群眾原則上就地過年,低風險地區倡導群眾就地過年。
早在1月8日,瀘州就提出非必要不出瀘,非必要不出境,動員大家盡量“就地過年”。瀘州同時也是四川外出務工大市,以瀘縣為例,就有40余萬外出務工人員。
“就地過年”,意味著大量原本返鄉過年的人,將在就業地過年,不出遠門,但消費不停,這也給各地春節經濟走勢帶來一系列變化。2月3日至2月8日,四川在線記者實地走訪包括建筑制造業、零售、酒店、旅行社、醫療器械、化工、外賣、餐飲等42家商家企業、20余名群眾和3個建筑工地,觀察動員“就地過節”之下各個領域的熱與冷。
消費端看“熱”
“就地過年”燒旺“宅經濟”之火 市內景區和商圈也是重要消費選項
四川在線記者通過在瀘州市街頭采訪發現,多數“瀘漂”認為,就地過年后不再需要走親訪友,他們多會通過“宅經濟”等線上娛樂方式來過春節,如買菜用網購、吃飯有外賣、休閑玩游戲和看直播、短視頻。
有“瀘漂”表示,將在線上購買特產送回家。“以前每年春節,回家要給家里帶點瀘州特產,給父母準備點紅包,今年不回去了,就打算從網上買禮物寄回家,或微信轉紅包拜個年就算了。” 在瀘州工作的湖南人王平偉說,每年春節回家的路費約2000元,加上購買當地特產等,消費一般高達5000元,回家后,參加聚會、走親訪友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今年就地過節,他打算將這筆路費錢用在給父母購買新年禮物上。
有“瀘漂”則說,將在線上玩游戲、點外賣來過春節。在瀘州從事包裝材料行業的河南人張鑫則打算通過游戲充值、點外賣等方式過節。“我在瀘州也沒有多少朋友,今年春節就打算在家好好休息嘛,我平時愛打游戲,今年過年就在家里打打游戲算了。像我這樣比較喜歡待在家的,線下門店就賺不到我的錢了,可能大多開支都用在游戲充值、點外賣、網購上。”
也有“瀘漂”表示,將在線上買新衣服,或線上購買食材和家人“線上團聚”。江西人李清容表示,今年春節在瀘過年,她打算春節假期會和朋友約起,品嘗下瀘州美食,和朋友約場電影,或淘寶看看春裝。在瀘州王氏商城從事批發生意的山東菏澤人朱耿廷則表示,今年除夕打算和親人線上團聚,自己網購了一批火鍋、冒菜底料,和親人“線上團聚”時,在瀘州吃著熱乎乎的火鍋,和老家親人開著視頻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