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鈺汶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瀘州觀察 陳向前 攝影報道

  今年春節, “就地過年”成為2021年新熱詞。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合理有序引導群眾就地過年,疫情高風險地區群眾均應就地過年,中風險地區群眾原則上就地過年,低風險地區倡導群眾就地過年。

  1月8日,瀘州就提出非必要不出瀘,非必要不出境,號召大家盡量“就地過年”。瀘州也是四川外出務工大市,以瀘縣為例,就有40余萬外出務工人員。

  “就地過年”,意味著大量原本返鄉過年的人,將在就業地過年,不出遠門,但消費不會停,這也給各地春節經濟走勢帶來一系列變化。

  2月3日至2月8日,四川在線記者實地走訪包括建筑制造業、零售、酒店、旅行社、醫療器械、化工、外賣、餐飲等42家商家企業、25名群眾和3個建筑工地,觀察動員“就地過節”之下各個領域的熱與冷。

西南商貿城5區節日喜慶用品店,部分市民前來選購。魏馮 攝西南商貿城5區節日喜慶用品店,部分市民前來選購。魏馮 攝

  8日,四川在線記者刊發了“就地過年”冷與熱觀察的上篇,《瀘州“就地過年”燒旺“宅經濟”之火 重點民生工程春節不停工 》,接下來讓我們觀察下有哪些領域短暫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