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市數字經濟產業企業營業收入突破300億元

  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0年底,全市從事電子商務業務主體總量超7000余家,網絡交易額135.62億元

  ●2020年,我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27.7%

  ●2020年,5G通信基站建成570余座,正式開通運行160個,打造5G應用場景10余個

  數字化的“物聯云倉”作為業界領先的互聯網倉儲綜合服務平臺,不僅讓物流管理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也讓遂寧數字經濟走向全國,覆蓋全國228個城市,年度營收增幅高達176%;豬八戒“互聯網+”產業共享服務中心落戶遂寧,讓遂寧本土企業擁有了全球商機;9層樓的生態養豬產場,有了“數字化”智能管理,就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保障生豬安全不再是難題;電子產業蓬勃發展,遂寧成為西南地區電子電路產業最大集聚區……隨著一批批數字經濟項目加快建設,2020年,我市數字經濟產業企業營業收入突破300億元,同比增長約10%。

  數字化“賦能” “遂寧造”更具市場競爭力

  今年1月18日,遂寧普思電子的5G產品搭乘中歐班列(成渝),運往歐洲荷蘭的愛立信廠部,搶灘歐洲市場,這已經是普思電子第三次搭乘中歐班列。

  “大數據和5G市場的興起,給電子信息企業帶來黃金機遇期。而數據化的系統管理,讓產品服務客戶更加高效。”據遂寧普思電子相關負責人介紹,普思電子作為5G電子元器件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將不斷迭代數據化的系統管理,通過數字賦能生產端和銷售端,讓普思電子產品在全球市場更具競爭力。2020年,遂寧普思電子出口2億多元,同比2019年增幅超過30%。

  數字化賦能優勢產業,“遂寧造”更有競爭力。僅從電子信息行業來看,截至2020年末,我市已引進入駐美國普思、志超科技、創維集團、廣義微電子、康佳電子、上達電子等電子信息企業近200家。已初步建成西部電子電路、電子元器件和新光源三大制造中心,成為四川省首批電子信息產業配套基地之一、西南地區電子電路產業最大集聚區。

  在農業上,齊全農牧成為遂寧數字化賦能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20年7月,由齊全農牧打造的遂寧市首個“樓房式”種養結合的智能化生態立體種豬繁育場全面投用。場內安裝了全程可視化遠程管理系統,實現智能監控、智能環控、智能飼喂、智能測膘、智能盤豬、智能估重及智能測溫,盡量減少人、豬、場和設備間的接觸頻次,極大地降低了飼養人工成本,保障生豬安全。

  此外,琪英菌業“食用菌代料栽培智能化制袋生產線”研發成功并投入使用,生產工廠的溫度、濕度、光照調控實現了智能化改造,確保全天候出菇。鑫中宇農業“秀珍菇、姬菇”成功實現智能工廠化栽培獲得“四川省食用菌行業十大事件”榮譽。

  數字產業化 現代服務業更加高效

  去年12月,由四川千仁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發起研發的供應鏈金融應用模式投入運營,并立刻吸引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的多家企業的高度關注,前來考察者絡繹不絕。

  “以前企業需要用固定資產抵押才能從銀行貸款,而通過這種數字化的軟件開發管理,銀行可以動態地掌握企業的流動資產,用流動資產即商品作抵押即可貸款。”千仁供應鏈負責人謝寶強介紹說,自運營以來,已經有3家千仁供應鏈入駐商獲得了共1500萬元貸款。

  這種模式就是根源于現代服務業的數字化建設。有了數字化的賦能,我市現代服務業更加高效。四川物聯億達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典型的數字經濟企業。該公司以“物聯云倉”為核心,通過互聯網倉儲大數據+云倉科技+數字化運營+數據增值服務的方式,構建開放式、數字化、智能物聯的數字供應鏈生態網絡。2020年,“物聯云倉”在線倉源面積已突破3.26億平方米,覆蓋了全國228個城市,實現營業收入達2.2億元,實現176%爆發式增長。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還帶來電子商務交易額不斷攀升。截至2020年底,全市從事電子商務業務主體總量超7000余家,網絡交易額135.62億元,同比增長28.1%。

  與此同時,我市軟件服務業也得到高速發展。在豬八戒網、考拉悠然等軟件企業的帶動下,2020年,我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27.7%。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催生了一批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的新興產業,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2020年,我市新增軟件從業人員2000余人,有力促進了我市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遂寧進入“云”時代 5G讓百姓生活更便捷

  去年2月,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如何招商”成為難題。而正是創新采用“云招商”,由湖南湘潭電化投資30億元、占地500畝的四川裕能鋰離子電池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僅用1天時間便成功簽約。

  智慧城市按下“快進鍵”。去年7月,電子政務云正式建成投用;啟動建設遂寧智慧中心和經濟大數據平臺,我市數據資源池加快形成;射洪鋰電新能源大數據中心項目開建,為全市產業“一號工程”添碼加油;推進全程在線審批服務,“掌上辦”“網上辦”“遂心辦”讓網上可辦率達88.25%,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而新基建項目的加快實施,讓百姓生活更加便捷。2020年,5G通信基站建成570余座,正式開通運行160個,打造5G應用場景10余個,“飛”一般的網速不僅讓生活更便捷,并將在教育、醫療、交通等多領域發揮積極作用,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讓5G發展成果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利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局局長蹇世譽表示,數字經濟正成為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2021年,我市將重點從加大實施5G基站等新基建項目、開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強化數字化城市治理等幾方面著力,加快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把數字經濟打造成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的新引擎。

  (全媒體記者 蔡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