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弟大學期間獲得的榮譽證書。網友“長汐”供圖
2014年8月末,大女兒邱友各馬上要升高中。臨去縣城高中報到的前一晚,母親走遍全村,借回了4000元,作為邱友各的學費。“借錢時媽媽挺可憐的,她要猶豫很久,想怎么開口對方不會拒絕。”
三姐弟也從未辜負父母的希望。
念小學時,她們就在鎮小學附近租一間木板房。一起去上課,回到家里大姐給弟弟妹妹做飯。讀初中以后,三姐弟便到縣城寄宿。尤其是邱子布,成績始終是全縣第一。2017年高考,他成為木里縣理科狀元,考入南京財經大學。那也是他第一次走出木里縣,走出大涼山。
“我們三姐弟畢業都要回涼山,報答父母,回饋家鄉”
“得益于精準扶貧的好政策,家鄉一年一個樣。”邱子布說,印象最深的還是交通的改善。
然面村距離縣城170多公里,以前全是土路。他讀高中時,早上7點從茶布朗鎮坐車,晚上6點多才能到縣城,如果遇到雨季,路面泥濘再趕上堵車,可能后半夜才能到縣城。
這次春節回家,邱子布早上8點在木里縣城上車,中午1點就到村里。“都是硬化路,快得很。”
邱偏初一家享受了“彝家新寨”政策,原來的危房經過改造后煥然一新。屋頂重新修復,再也不會四處落土;土墻刷成了白色,比過去干凈整潔不少;屋子里還有政府贈送的衣柜、碗柜、電視機、洗衣機等。
得益于精準扶貧政策,邱偏初一家日子越過越紅火。這個春節,家里面掛滿了臘肉。
掙錢的門路也越來越多。如今,邱偏初夫婦種了6畝地,養殖生豬、肉牛各6頭。鎮里又新建了蜂蜜加工廠,邱偏初養蜂采的蜜在家門口就可以銷售。
最讓他省心的還是3個孩子的學費。本以為上了大學,三姐弟的學費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結果算下來,邱偏初自掏腰包的部分很少。
茶布朗鎮綜合幫扶工作隊隊長、鎮黨委副書記肖琳介紹,一方面他們幫3個孩子申請了生源地貸款,解決了大部分學費問題;另一方面他們幫著聯系浙江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資助她們上學。
邱偏初(左)一家合影。網友“長汐”供圖
“娃娃們很努力,在學校拿了不少獎學金,我根本不用為學費發愁。”邱偏初說,大女兒畢業后準備回涼山州;小女兒讀的是醫學定向生,畢業后回到木里縣工作。走得最遠的邱子布,正備考涼山州選調生。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這句詩,是邱子布每次背井離鄉外出求學時都會想起的。在他看來,走出去,是為了有朝一日更好地回來。“我們三姐弟畢業都要回涼山,報答父母,回饋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