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守住糧食安全底線,補齊現代農業體系支撐性短板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會議提出,要堅決守住糧食安全這條底線,抓緊補齊“10+3”現代農業體系的支撐性短板。
如何守?壓實責任勢在必行。
“把責任擔起來,不能只算經濟賬,還要算政治賬長遠帳。” 隆昌市委書記尹忠認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才能壓實調動基層黨委政府對糧食安全的重視程度,立足自身解決吃飯問題。
![南充市嘉陵區龍嶺鎮高河坎村。李向雨 攝](http://n.sinaimg.cn/sc/crawl/101/w550h351/20210219/64cd-kkciesr6295230.jpg)
如何補?必須打好種業翻身仗。
“我們是種業大省和種質資源大省,有條件也有優勢變成種業強省。”四川省農科院副院長任光俊認為,通過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現代種業園區建設,加大攻關力度,四川一定能為國家種業安全貢獻更多力量。
如何補?裝備和烘干冷鏈物流必不可少。
“不僅要產的好,還要成本低、賣價高。”眉山青神縣委書記肖巍透露,接下來,當地將和相關企業牽手,研發推廣適應當地地形的晚熟柑橘灌溉設備。
無獨有偶,同樣是種植晚熟柑橘,成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俊國介紹,當地下一步的重點,是拿出真金白銀,確保每個種植區域都有冷庫和初加工系統,延長晚熟柑橘的銷售半徑和銷售時常。
鄉村建設要補課
繪藍圖、留鄉愁、做好“加減法”,蜀鄉大地生態更優、環境更美
會上,一組數據引發與會者高度關注——剛過去的牛年春節,成都近郊接待了1400萬人次游客。而蒲江明月國際陶藝村、崇州竹藝村等四十余個鄉村游熱門景點是當仁不讓客流量大戶。
下一步,四川如何有更多的“網紅村”和“打卡圣地”?會議給出答案:深入實施“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行動。
怎么建?首先是規劃也要高起點。“必須要綜合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布局、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等因素。”雅安市相關負責人深有感觸:近年來,當地在布局茶園、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時,將各項規劃銜接,實現“一張藍圖繪到底”,避免了不少“折返跑”。因此,唯有提高規劃的系統性和前瞻性,“規劃圖”才能變成高質量的“施工圖”。
怎么建?還要注重揚長補短。“有留得住的鄉愁,還有不亞于城里人的基礎設施。”與會代表認為,揚長,就是要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不搞“千篇一律”;補短,就是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不斷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怎么建?更要良好生態環境。“做好‘加減法’,保護好農村的綠水青山。”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劉宏葆說,“加法”,就是統籌山水田林湖草系統治理,保住農村生態“基本盤”;“減法”,就是繼續做好廁所革命、污水治理和垃圾處理,讓鄉村環境更美、生態更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