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成棟 史曉露 邵明亮
進入“十四五”,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
步入新階段、邁入新征程,那么,2月19日召開的四川省委農村工作會議,透露出哪些新信號?對于西部農業大省四川而言,又意味著什么?
![南充市蓬安縣錦屏鎮中壩社區成塊的農田。 李向雨 攝](http://n.sinaimg.cn/sc/crawl/116/w550h366/20210219/c72a-kkciesr6295186.jpg)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做好政策銜接,平穩有序調整轉換領導體制和工作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累計讓62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摘帽”。接下來,脫貧成果如何鞏固拓展?會議給出答案:加強政策銜接、加強結構銜接、加強力量銜接。
“這三招的針對性極強。”涼山州副州長向貴瑜坦言,盡管眼下所有貧困戶都脫貧了,但有少數脫貧戶的脫貧基礎還不牢靠,需要精準施策,“扶上馬、送一程”。
![涼山州昭覺縣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 楊樹 何勤華 攝](http://n.sinaimg.cn/sc/crawl/116/w550h366/20210219/3cf9-kkciesr6295206.jpg)
針對性如何體現?
先看政策。“重點還是看各地需求,特別是貧困縣的需求。”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降初舉例,從各地反映情況來看,過渡期內,不少貧困地區對于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的資金缺口仍然較大,真金白銀仍然是貧困縣需求清單中的重中之重。
再看機構。“既要講好‘普通話’,也要突出四川特色。”與會代表們認識,四川是西部農業大省,有幾千萬老鄉生活在農村,同時又是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因此,必須要參照中央做法,保持機構隊伍總體穩定。
最后是力量。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多年摸索和實踐,在脫貧攻堅戰過程中,四川已經形成一整套的幫扶機制,而且行之有效、成效顯著。在鞏固拓展環節,無論是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制度,還是東西部協作、省內對口幫扶、定點幫扶、社會幫扶機制,都可以優化、延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