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壩遺址位于梓江流域鹽亭境內  張家壩遺址位于梓江流域鹽亭境內  

  正在等待國家文物局批復

  2月22日,綿陽市博物館副館長鐘治告訴澎湃新聞,當地已按程序向國家文物局報批,還在等待國家文物局批復,報批程序完成之后,發掘所需的專項資金才會到位,發掘工作才能正式開始。從目前發現的東西初步判斷,該遺址“意義還是非常重大的”,“現在發現的都是殘破的陶器,還沒有進行修復”,更多情況需正式發掘工作開始后才能揭曉。

  綿陽日報此前對遺址發現過程報道稱:30多年前,當地村民在大坡山頂植樹造林時,挖到疑似古物。經專家鑒定,為石璧窖藏一處、石壁一組(共10枚),其中1枚為半成品,系屬古人開展祭天活動后的遺存。

  2019年1月,四川省文物局對大坡山石璧窖藏出土地點開展調查,通過走訪當年發現石璧現場的三位老人,確定窖藏的確切位置和出土實際情況。綿陽市考古研究所(博物館)組織開展考古調查勘探,調查區域涉梓江兩岸28個自然村,南北向直線距離約為43公里,東西橫跨最寬處距離約14公里。

  實際上,調查、勘探面積約66平方公里,共發現各類遺址、墓葬、窯址等26處,其中遺址5處,包括原麻秧鄉紅果社區張家壩遺址、云溪鎮萬安村瓦廠壩遺址、原兩河鎮鰲魚村龍鳳谷遺址、原毛公鄉雙林村覺林寺遺址和原安家鎮安樂村斧頭遺址。

  2020年4月至5月,綿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鹽亭縣張家壩遺址開展試掘工作,通過考古調查勘探和試掘,發現保存有堆積豐富的文化層,出土及采集到大量與廣漢三星堆文化(古蜀國)同時期的陶器殘片以及代表神權的石璧殘片和半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