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 ·

  

  從“有沒有”向“好不到”轉變

  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大假,四川交通建設緊鑼密鼓。

  春節期間,鎮廣高速、久馬高速、峨漢高速等23個高速公路項目、80個合同段、297個工點繼續奮戰,7500余人留守施工;在成都、樂山、雅安、巴中、阿壩、涼山、宜賓、瀘州8個市(州),12個普通國省干線項目也建設未停。

  交通運輸則運行順暢、安全穩定。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全省高速公路網車流量2044萬輛次,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日均斷面車流量6405輛次,同比均上升100%,但全省交通運輸安全形勢穩定,路網未發生長時間、大面積擁堵情況。

  春運伊始,省交通運輸廳即啟動了“冬安行動”,提前分析并落實各項交通運輸服務保障和安全方案舉措,節日期間全力做好緩堵保暢、搶通保通、運輸服務等。期間,省交通運輸廳連續派出11個暗訪組,就發現的問題第一時間通報、督促整改。

  這一切在在顯示,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管理服務提升并重,將是四川交通運輸的“常態”。

  “經過多年努力,四川交通已經破解了‘蜀道難’的問題,正在向‘蜀道通、蜀道暢’邁進。”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說,“十三五”期的主要任務是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重點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十四五”期則既要“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優化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還要“優服務”“提品質”,進一步提高運輸服務水平,提升行業整體治理能力,著力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在四川省交通運輸發展戰略和規劃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四川省交科院”)專家看來,這一行業發展定位符合目前實際,作為交通大省的四川“大而不強、大而不憂”,邁向交通強省,實則發展任務更重。

  從區域角度看,區域發展重點向城市群、都市區聚集,但城際間互聯互通有待加強,區域之間、城際之間快速通道建設還需加快。以公路密度為例,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地區遠超全國平均水平,而川西北、攀西地區則在平均水平之下,地區發展不平衡、差異大。從路網結構看,公路的總規模、航道的總里程都排在全國前列,但高等級公路、高等級航道占比低。比如,全省還有47個縣不通高速公路,內河四級及以上高等級航道占比僅15%。

  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如何邁進?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羅佳明表示,將圍繞建設交通強省的總目標,加快推進四川由“蜀道通”向“蜀道暢”轉變、由交通大省向交通強省轉變、由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向國際門戶樞紐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