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李力可

  “2020年晚熟柑橘產了80萬斤,3年后產量預計可達300萬斤。”四川南部縣打鼓山村淺丘果園綠濤起伏,柑橘園負責人李力正和新上任的村黨支部書記劉永凱一起,調試其承包果園里安裝的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

  南部縣是四川盆地東北部的人口大縣與農業大縣,總人口133萬人,2020年農業總產值121億元。

  在2230平方公里縣域面積中,南部縣原有鄉鎮71個、行政村1033個。鄉村多而弱、產業發展小而散、農村勞動力流失等長期制約著鄉村發展。

  2019年以來,四川省啟動了鄉鎮行政區域及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通過“兩項改革”,南部縣調減鄉鎮31個、行政村625個。記者采訪了解到,改革后,當地鄉村產業規劃發展、干部選配等難題正在被逐步破解。

  “南部縣耕地面積141萬畝,但我們調研發現,常年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業人口實際不足20萬人,選擇合適產業尤為重要。”南部縣委農辦副主任汪國安介紹,基于人口、氣候等情況,當地發展了晚熟柑橘,種植面積達25萬畝。

  2020年,李力所在的東壩鎮打鼓山村與相鄰脫貧村東壩鎮彭家堰村在村級建制調整中“合二為一”,打通了兩村晚熟柑橘產業帶各項基礎設施和服務。

  “資源互通、人心相融,讓我對未來更加有信心。”李力說。目前,該村柑橘種植面積達4000畝,有柑橘種植大戶14戶、橘農300余戶,進入豐產期后,每年可產鮮果1400余萬斤,產值5000萬元以上。

  村級建制調整也激活了鄉村沉睡資源。2020年4月,南部縣萬年鎮原大埝村、雙龍村和子龍村合并為子龍村。合并后,經過集體量化,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了合作社。

  “通過整合盤活集體資源,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萬年鎮黨委副書記王銳介紹,子龍村探索了“資源開發+產業發展+服務創收+資產租賃”的集體經濟發展道路,光伏發電、農機服務、資產租賃等為村集體帶來了每年55萬元的收入。

  “兩項改革”同時也解放了干部。“過去要分管組織、黨建、宣傳、工會、老年工作、信訪、政法、統戰,現在則集中分管組織和黨建工作,工作專業性更強,辦實事的精力更多了。”談起“兩項改革”帶來的變化,東壩鎮黨委副書記斯冰感慨不已。

  而在今年村兩委改選中,南部縣選配村(社區)常職干部2124人,培養35歲以下村級后備干部1033名。

  1月31日,柑橘種植大戶劉永凱在換屆選舉后成了打鼓山村黨支部書記。“作為返鄉創業的農民工,能夠擔任村黨支部書記,讓我更堅定了帶領村里發展致富的決心。”他說。

  “脫貧攻堅銜接鄉村振興,南部縣依然面臨城鄉差別大、人才引入難等短板弱項。”南部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梁德華說,當地將進一步推動政策、人才、資金、考核的有效銜接,做好鄉鎮行政區域及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的“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