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

  2月22日,成都市雙流區鳳翔湖公園,明媚的陽光灑滿湖面,沿湖綠道上,晨練的人們活力滿滿,奔跑著開啟新的一天。

  一同按下啟動鍵的,還有成都“一帶一路”國際藝術中心暨鳳翔湖音樂創意公園項目。8時30分,鳳翔湖西南側一棟標號為16號的兩層建筑施工圍墻入口,返崗的工人準時到場。

  “過去,工人們通常過完大年(農歷正月十五)才復工。”來自樂至縣的工人班班長楊勝勇一邊清點名單,一邊對記者說,業主單位催得緊,農歷正月初八他就拿著大包小包返回工地了,臨走還給孫子塞了個紅包。去年由于疫情原因,項目施工進度或多或少受了點影響。“牛年一開年,項目就馬不停蹄地趕工,說明今年整體情況好了很多,是個好兆頭!”

  此時,項目加固施工經理樊彬正帶著幾名工人檢查施工現場。“今天是開工第一天,得先檢查周圍環境和電力情況,確保施工安全。”

  樊彬首先來到地下停車場,打開施工應急燈,空蕩蕩的停車場一下亮堂起來。“光源還有些弱,再加一個燈。”隨后,他又走到腳手架前,用力推了推,“牢固程度夠了,但2米的高度不夠,得在上面搭一層矮架。”楊勝勇一邊記下來,一邊安排工人準備。

  按照進度表,工人們今天的任務是打磨地下停車場的房梁和一樓的柱子,按要求貼上鋼板。“打磨一定要干凈。”樊彬提著要求,腳下也不停,三步并作兩步又來到一樓入口處的一根承壓柱前,拋出卷尺,一比一拉,“現在的柱子寬度是50厘米,要確保加厚到70厘米。”

  “叮鈴鈴……”電話響了。“是物料運輸工人。”樊彬立刻接通,“鋼筋什么時候到?”

  “下午一定到!上下兩層用料,一共10噸。”對方回復。

  “工人們呢?”樊彬轉頭問楊勝勇。“6名工人已復工,這兩天還有十幾名工人陸續到崗。”楊勝勇信心滿滿。

  “好!大家注意安全!”說完,一行人已經到了物料間。樊彬把紅色的安全帽逐一發給工人,抬高嗓門:“大家甩開膀子加油干!開工!”頃刻間,叮叮咣咣的施工聲便在樓上樓下響了起來。

  [行動]

  引進“一帶一路”沿線音樂

  打造“音樂+公園”新消費場景

  成都“一帶一路”國際藝術中心暨鳳翔湖音樂創意公園項目位于鳳翔湖公園內。去年,成都香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雙流區政府簽訂協議,出資2億元對公園內的20余棟建筑進行改造,打造以“音樂”為主線,以“公園”為特色,集“一帶一路”國際藝術中心與音樂創意公園于一體的特色音樂藝術發展空間。

  “音樂主題公園,對正在建設音樂之都、公園城市的成都來說并不鮮見。不過,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音樂引進來,并與成都的公園文化相結合,配套音樂咖啡廳、音樂餐廳等,形成新的消費場景,在省內乃至全國都是一次創新。”成都香頌文化有限傳播公司宣傳部部長張穎介紹。

  當天,與工人們一起復工的還有項目籌建中心的辦公區。工作人員拿出規劃圖,記者看到,圍繞鳳翔湖,東西南三側分別規劃有國際藝術休閑區、交流區、展覽留學區三大功能區。指著掛圖作戰項目施工表,張穎介紹,正在施工的是16號樓,為先期示范區,將打造成為國際對外藝術交流中心,其中一樓用于音樂展示展陳和場景消費,二樓為可容納數百人的音樂廳。

  當天,張穎所負責的部門還梳理了今年的工作重點。“按照施工進度,交流中心今年6月就能完工。我們計劃8月在這里舉辦‘一帶一路’國際音樂節。”張穎說。此外,國樂風華·“一帶一路”主題巡演等特色音樂藝術活動也在緊張籌備。

  哪些音樂大師的作品值得期待?張穎透露,目前來自法國、日本等地的10余名國際著名音樂大師已與“一帶一路”國際藝術中心簽約,包括著名鋼琴藝術家皮埃爾·瑞切等。他們中有不少人將在這里設立工作室,并定期來表演、授課。屆時,市民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地道的土耳其民族音樂會、精彩絕倫的俄羅斯舞蹈,嘗遍東南亞國家的特色美食。

  去年底,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0年“一帶一路”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國際合作重點項目,該項目與《吳哥王朝》等其他3個四川推薦項目共同入選。省文化和旅游廳產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入選項目數量上,四川居全國第二,將獲得文化和旅游部在投融資、宣傳推介、信息服務等方面給予的支持。這些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四川的雙向文化交流窗口,并帶動文旅消費不斷創新升級。(記者 郭靜雯)